[实用新型]一种并式收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08047.7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1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震雄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12 | 分类号: | B21C47/12;B21C47/26;B21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轮组 铜丝 转向轮 转向座 光杆排线器 本实用新型 过线导轮 排线轮 收线机 引取轮 槽轮 同步连杆 张紧机构 张力稳定 上槽轮 收卷轴 串连 并线 废丝 收卷 同轴 缠绕 脱离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式收线机,包括机架、引取轮、第一导轮组、第二导轮组、收卷轴、第三导轮组、张紧机构、过线导轮、第一转向轮、收废丝轴、光杆排线器,光杆排线器设有第二转向轮和排线轮,第一导轮组和第二导轮组均由多个槽轮同轴串连成,第三导轮组的槽轮数量小于第一导轮组上槽轮数量,机架设有第一转向座,光杆排线器设有第二转向座,第二转向轮设置在第二转向座上,第一转向座和第二转向座之间连接有同步连杆。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导轮组、第二导轮组以及引取轮实现多根铜丝引取,保证铜丝张力稳定,第三导轮组和过线导轮实现铜丝的逐级并线,防止铜丝之间相互缠绕,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便于铜丝收卷脱离排线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丝导体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并式收线机。
背景技术
铜丝导体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多头拉丝机将粗铜丝导体拉成多个细铜丝导体,收卷时将多个铜丝导体分别收卷到多个铜丝卷上。这种方式使得收卷设备体积大,成本高,难以将多个铜丝绞线收到一个铜丝卷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并式收线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式收线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侧面头部上方的引取轮、设置在所述引取轮上方架上的第一导轮组和第二导轮组、设置在所述机架侧面中下部的收卷轴、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三导轮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张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尾部上方的过线导轮和第一转向轮、设置在所述机架尾端中部的收废丝轴,所述收卷轴后上方的机架上设有光杆排线器,所述光杆排线器上设有第二转向轮和排线轮,所述排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向轮前下方,所述引取轮轴线、第一导轮组轴线、第二导轮组轴线、收卷轴轴线、第三导轮组轴线、过线导轮轴线、收废丝轴轴线以及排线轮轴线相互平行,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所述收废丝轴转动的废丝电机和驱动所述收卷轴的收卷电机,所述第一导轮组和第二导轮组均由多个槽轮同轴串连成,所述第一导轮组和第二导轮组上的槽轮数量相同,所述第三导轮组由多个槽轮同轴串联成,所述第三导轮组的槽轮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导轮组上槽轮数量,所述机架设有驱动所述引取轮转动的引取马达,过线导轮、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和排线轮均为单个槽轮,所述机架上设有沿竖直轴线转动的第一转向座,所述第一转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座上,所述光杆排线器上设有第二转向座,所述第二转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向座上,所述第一转向座和所述第二转向座之间连接有同步连杆,所述引取轮为光辊。
上述设计中利用收废丝轴将多余的铜丝收卷,无需人工将进入并线机的铜丝对齐截断,生产效率高,利用第一导轮组、第二导轮组以及引取轮实现对多根铜丝进行铜丝引取,保证铜丝稳定引取张紧机构保证铜丝收卷时稳定的张力,第三导轮组和过线导轮实现铜丝的逐级并线,防止铜丝之间相互缠绕,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防止铜丝收卷时脱离排线轮以及防止铜丝收卷时产生扭力。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尾端与机架转动连接的摆臂、转动连接在所述摆臂前端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导轮组轴线平行,结构简单,张紧效果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张紧轮为表面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合金轮,耐磨性好,防止氧化。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取轮为表面喷涂陶瓷的不锈钢辊,耐磨性高,防止划伤铜丝表面。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导轮组上槽轮数量为两个便于铜丝逐级并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收废丝轴将多余的铜丝收卷,无需人工将进入并线机的铜丝对齐截断,生产效率高,利用第一导轮组、第二导轮组以及引取轮实现对多根铜丝进行铜丝引取,保证铜丝稳定引取,张紧机构保证铜丝收卷时稳定的张力,第三导轮组和过线导轮实现铜丝的逐级并线,防止铜丝之间相互缠绕,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防止铜丝收卷时脱离排线轮以及防止铜丝收卷时产生扭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震雄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震雄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080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