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折叠、组合车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09461.X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8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李家强;张晓东;王洪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皖西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J9/00 | 分类号: | B62J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237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盘 篮筐 分隔槽 支撑柱 盘面 本实用新型 顶端面 连接杆 组合车 折叠 车篮 卡腔 自行车 分类存放 整个结构 法兰盘 减重腔 正端面 拆装 串味 底端 卡板 内腔 右盘 分隔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折叠、组合车篮,包括底盘、支撑柱和篮筐,底盘的底端设有减重腔,底盘的顶端面中部设有分隔槽,分隔槽把底盘的顶端面分隔成左盘面和右盘面,左盘面和右盘面的顶端均匀设有卡腔,卡腔内设有篮筐,篮筐靠近分隔槽的一侧端设有卡板,分隔槽的中央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正端面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法兰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盘上设置两个篮筐,可以分类存放不同的物品,防止物品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食物方便,能有效的防止串味等情况;同时,两个篮筐可以叠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车篮,车篮内腔深度大幅提高,可以容纳特殊要求的物品,实用性进一步增强,整个结构可以随意的拆装,使用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车篮,具体为一种自行车折叠、组合车篮。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
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是人坐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走的业余消遣的娱乐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运来人力车输入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是黄色的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随后沪上兴起了人力车的修、租、贩制业。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英商怡和、德商禅臣、法商礼康等洋行将自行车及零件列为“五金杂货类”输入上海,到19世纪末在上海已有广泛市场。
原来设摊修理马车、人力车的诸同生,于光绪二十三年选址上海南京路(今南京东路) 604号,开办了同昌车行,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
光绪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顺泰等六七家车行,销售人力车、马车及自行车零配件,以卖带修。
民国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车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邮电事业发展,自行车成为邮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需求激增,市区又新开一批自行车商店,形成了以老闸区(今黄浦区)为中心的自行车销售网络。
由于产业特性和劳动力成本因素,近15年来全球自行车制造产业向以中国为主的有工业制造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整车生产厂、零配件生产厂分别达到500多家、700多家,世界前五大厂商主要基地均在中国。
近两年,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共享单车的出现,使得自行车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行车的种类不断增多,设计更具有时尚感、更加的省力、更加的快捷,但是,自行车虽然款式多样,而自行车的车篮设计就显得十分落后,传统的自行车车篮只具有一个容纳腔,多有的物品斗只能堆放放在一起,且车篮的深度固定,杜宇一些对容纳深度有要求的物品,摆放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折叠、组合车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皖西学院,未经皖西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094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动车行李架
- 下一篇:一种车篮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