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波与电场结合式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11499.0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20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龚海峰;戴飞;余保;张贤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7/06 | 分类号: | B01D17/06;B01D1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黄河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分离装置 电场 超声波 结合式 乳化液 高压脉冲电场 超声波破乳 处理效率 电场破乳 高压条件 破乳技术 黏度 沉降 短路 废油 聚结 申请 复合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声波与电场结合式油水分离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利用超声波破乳技术,可以降低油相介质的黏度值,也可以使部分水从油中分离;另一方面采用高压脉冲电场破乳技术,可以避免在高压条件下发生短路,也可以降低能耗。通过复合这两种电场破乳技术,可以更有效、快速地使乳化液中的大小颗粒聚结、沉降,从而提高对废油乳化液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脱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波与电场结合式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油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力、运输及化工等领域,在储存、运输、加注及使用过程中极易被水污染,形成W/O型乳化液(以水为分散相,油为连续相的油包水型乳状液),严重影响了油品润滑性能,加速了油质衰变,容易导致润滑故障,从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另外,润滑油由于物理、化学或人为等因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发生劣化,无法继续使用形成废润滑油。每年废润滑油产生的数量相当巨大,每年国内废润滑油发生量约为500万吨,其中40%-45%的废油可通过再生处理后被重新利用。
润滑油脱水净化处理在对延长油品的使用寿命、恢复油品的使用性能、减少废油生成以及确保设备运行安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众多的废润滑油再生工艺中,首要步骤是对油液进行脱水净化处理。目前脱水净化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化学破乳法、生物破乳法和各种物理破乳法。物理破乳法中常用的有:重力破乳法、超声波乳法、离心破乳法以及电破乳法等。其中,超声波破乳法具有破乳率高、节能环保的优点;电场破乳法具有破乳效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乳化液的破乳工艺中。但对于含水量高、油相介质的黏度值大的废油乳化液,这些方法在单一作用时难以完成快速、高效地进行脱水净化处理。
因此如何能够快速高效的对含水量高、油相介质的黏度值大的废油乳化液进行脱水净化处理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波与电场结合式油水分离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利用超声波破乳技术,可以降低油相介质的黏度值,也可以使部分水从油中分离;另一方面采用高压脉冲电场破乳技术,可以避免在高压条件下发生短路,也可以降低能耗。通过复合这两种电场破乳技术,可以更有效、快速地使乳化液中的大小颗粒聚结、沉降,从而提高对废油乳化液的处理效率,能够快速高效的对含水量高、油相介质的黏度值大的废油乳化液进行脱水净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声波与电场结合式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竖向的分隔板,分隔板将壳体内部空间分为超声波作用室及电场作用室;超声波作用室下侧设置有第一排水装置及进油装置,超声波作用室内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导油管设置在分隔板上使超声波作用室及电场作用室连通,导油管的进油端设置在超声波作用室内的顶部区域,导油管的出油端设置在电场作用室内的底部区域;电场作用室下侧设置有第二排水装置,还包括脉冲电场发生装置,脉冲电场发生装置整体横向设置在电场作用室内,电场作用室上侧设置有出油装置,出油装置的进油口设置在电场作用室内且水平高度高于脉冲电场发生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交流电场发生装置,交流电场发生装置整体横向设置在电场作用室内,脉冲电场发生装置位于交流电场发生装置的上方,交流电场发生装置的水平高度高于导油管的出油端。
优选地,电场作用室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将交流电场发生装置固定在电场作用室内,交流电场发生装置包括充电下网和接地上网,充电下网及接地上网平行正对设置且水平安装,充电下网与交流接线端子连接,接地上网与接地端子连接,接地上网包括多根水平梳状设置的金属杆,充电下网包括多根水平梳状设置的金属杆,充电下网的金属杆与接地上网的金属杆两两正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114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取血液PRP的分离瓶
- 下一篇:一种中温蜡消泡专用静置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