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作复合劲芯桩的施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12507.3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5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吴雨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19/12;E02D15/04 |
代理公司: | 济南领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6 | 代理人: | 王吉勇;王爱丽 |
地址: | 570206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管 空腔 本实用新型 内层管壁 施工装置 劲芯桩 输液管 围挡 复合 单层结构 隔水性能 螺纹套头 平行作业 施工工期 双层结构 双筒结构 外层管壁 支护 导液孔 管壁 菌液 制作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作复合劲芯桩的施工装置,包括外沉管和内沉管,所述外沉管和内沉管形成双筒结构,所述外沉管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其作用为用于支护围挡;所述外沉管的内层管壁和外层管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输液管之间采用螺纹套头连接,输液管用于将菌液和加固液输送到空腔内,所述外沉管的内层管壁的管面上设置导液孔;所述内沉管为单层结构,其作用主要用于围挡,本实用新型具有隔水性能好,强度高,对环境污染小,施工时可以和其他工艺平行作业,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制作复合劲芯桩的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桩基础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基础型式,又是一种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生命力很强的基础型式。城市建设立体化,交通高速化,以及改善综合居住环境已成为现代土木工程的特征。桩基技术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大凡兴建规模大一些的建筑工程,都会用到桩基技术,或者作为支承建筑物重量的桩基础,或者作为基坑开挖支护结构。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工程建设和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桩的种类和桩基型式、施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演进。由于桩基具有的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及差异沉降小、沉降稳定快、抗震性能好以及能适应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等特点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常见的桩或是用钢量较大因而造价较高,或是混凝土用量较多,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较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作复合劲芯桩的施工装置,它具有封水性、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长期稳定性、同时在工程上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时间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作复合劲芯桩的施工装置,包括外沉管和内沉管,所述外沉管和内沉管形成双筒结构,所述外沉管的管壁为双层结构,其作用为用于支护围挡;所述外沉管的内层管壁和外层管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输液管之间采用螺纹套头连接,输液管用于将菌液和加固液输送到空腔内,所述外沉管的内层管壁的管面上设置导液孔;所述内沉管为单层结构,其作用主要用于围挡,内沉管通过抽水管与抽水泵机组连接。
所述导液孔的钻油直径为14~15mm,呈梅花形分布在外沉管内层管壁的管面上,所述导液孔的面积为外沉管内层管壁的管面面积的15%~20%。
所述外沉管和外沉管为钢沉管,起到很好的围护作用,提高整体强度。
所述外沉管连接电源的阴极,形成阴极保护,实现沉管防止锈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隔水性能好,强度高,对环境污染小,施工时可以和其他工艺平行作业,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的优点,可用于沿海地区较为极端、恶劣的环境,也可以用于其他的环境,本实用新型不受地理环境和施工气候,施工环境的影响,需要的施工场地较小,施工过程中产生噪音小,在市中心施工时不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本实用新型具有封水性,承载能力和长期稳定性能优,同时在工程上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时间,可作为有效的支承结构,施工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有经济环保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中内沉管筒为单层结构,用于围挡,通过渗流和电场作用,使微生物矿化过程中加固效果的均匀性更能得到保证,因此得到的加固后的土体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制作基于MICP的复合劲芯桩的施工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流程图。
其中,1.外沉管;2.内沉管;3.抽水泵机组;4.抽水管;5.输液管;6.菌液容器;7.加固液容器;8.电源阳极;9.电源阴极;10.复合劲芯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未经海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125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 下一篇:打桩机用机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