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绕组三相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13791.6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9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刘正雄;柴建云;陆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清泰科新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5/18 | 分类号: | H02P25/18;H02P23/00;H02P23/03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单元 三相电机 三相绕组 控制器 双绕组 匝数 电机定子绕组 三相电机定子 本实用新型 电机控制器 调速 切入 低速驱动 电容两端 高速驱动 高速运行 同相控制 输出 大转矩 相位差 中性点 两组 圈数 电机 | ||
一种双绕组三相电机,该电机包括电机定子绕组,三相电机定子绕组包括两组,第一组为低速驱动绕组,只在低速时通过控制器切入绕组,匝数为W1,三相绕组分别记作A、B和C,整体为ABC绕组;第二组为高速驱动绕组,在高速和低速时通过控制器切入绕组,匝数为W2,三相绕组分别记作a、b和c,整体为abc绕组;W1的绕组圈数大于W2;ABC绕组和abc绕组同相控制,不存在相位差,ABC绕组与abc绕组的后端中性点均直接相连;ABC绕组前端与第一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abc绕组前端与第二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逆变单元和第二逆变单元并联在电容两端,共同组成电机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产生低速的大转矩,也可以实现宽范围调速/高速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相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绕组三相电机。
技术背景
对电动汽车来说,在不同工况下,对驱动电机系统的性能要求是不同的。
当汽车从零速/低速开始加速时,或者处于斜坡上起动等情况下,这时候车速或电机转速都比较低,但需要大转矩以克服摩擦力或者车自身重力的分量。电机转矩与磁通密度成正比,因此需要高磁通密度。
在高速巡航时,系统通常对转矩要求不高,但为了使汽车驱动电机更高效率运作,希望降低磁通密度。在高速区域中,铁损占比高,而铁损基本与磁通密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磁通密度越低,铁损越低。另外,如果电机为永磁电机,由永磁体的磁通量产生的反电动势 (电压)还会随着转速增加而增加。而车上电池电压水平有限,当该反电动势达到逆变器能够施加给电机的电压以上时,电机中电流就无法再通过,转速即不能再上升。因此,为了提高最高速度,也降低磁通密度以抑制反电动势——对此,通常使用弱磁控制技术来产生与永磁体磁通量相反方向的磁通,从而减小反电动势,提高转速。但是,为了产生相反方向的磁通量,必须使电流流过定子绕组,这同样会增加损耗,还会增加永磁体退磁的风险。因此弱磁的范围也不宜过宽。
也就是说,在低速区域和高速区域要求的转矩大小、磁通量密度是不同的。
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双电机的方案,解决高速及低速大转矩的需求,即大小额定功率的电机搭配使用,通过联动轴将两个电机连接在一起,分别在不同的情况下控制使用不同的电机,该方法采用两个电机,且机械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目前技术中还有通过多相电机实现低速大转矩的方案,多相线圈通过控制可实现转矩脉动小、低电流实现大转矩等优点,但控制较复杂,成本也偏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绕组三相电机,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产生低速的大转矩,也可以实现宽范围调速/高速运行。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绕组三相电机,包括电机定子绕组3,所述三相电机定子绕组3包括两组,第一组为低速驱动绕组,只在低速时通过控制器切入绕组,匝数为W1,三相绕组分别记作A、B和C,整体为ABC绕组;第二组为高速驱动绕组,在高速和低速时通过控制器切入绕组,匝数为W2,三相绕组分别记作a、b和c,整体为abc绕组;W1的绕组圈数大于W2;ABC绕组和abc绕组同相控制,不存在相位差, ABC绕组与abc绕组的后端中性点均直接相连;ABC绕组前端与第一逆变单元1的输出端相连接,abc绕组前端与第二逆变单元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单元1和第二逆变单元2并联在电容两端;所述第一逆变单元1和第二逆变单元2共同组成电机控制器4。
还包括开关S1,所述开关S1设置在第一逆变单元1与直流母线之间或设置在第一逆变单元1与ABC绕组之间,设置在第一逆变单元 1与直流母线之间,用于在第二逆变单元2工作时防止线圈感应能量回流到直流母线;所述开关S1为半导体开关或继电器开关。
所述第一逆变单元1和第二逆变单元2的结构相同,均为三相逆变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清泰科新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清泰科新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137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段绕组电机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提高电机运行效率的组合式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