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13973.3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6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牟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牟小林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4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盖 取样 培养瓶 细菌培养瓶 软管 分隔板 密封板 本实用新型 密封部件 培养基 单向阀 套桶 吸球 储藏空间 交替作用 螺纹连接 上端 隔离区 中间段 倒吸 封盖 负压 套接 开口 穿过 引入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培养瓶本体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培养瓶本体内部分为培养区和隔离区,培养瓶本体上部连接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包括密封盖,套桶套接在密封盖下部,套桶内部和培养瓶本体螺纹连接,密封盖内部设有密封板,密封板和密封盖上部构成储藏空间,软管的一端依次穿过密封盖、密封板和分隔板,软管的中间段和单向阀连接,吸球连接在软管上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该实用新型在取样的过程中不必频繁打开密封盖和其他开口,只需要作用于吸球压力和其产生的负压交替作用,便可以对培养基进行取样,单向阀的引入也使溶液不会因倒吸而造成培养基的污染,实用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试验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
背景技术
细菌培养技术是生物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而培养瓶是细菌培养的基本容器之一。在传统的培养方法中,当对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状态进行时时监测,或者对工程菌表达目的蛋白的状况进行测定时,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定时的从培养瓶中取样。在此操作中要将封闭的培养瓶口打开,取样结束后再灭菌瓶口并封闭,操作相对繁琐,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1120389398、CN201120549621、CN201320591643和CN201720784088的专利都是在培养瓶的侧壁开取样口,避免了打开瓶口所带来的繁琐操作和污染可能。虽然侧壁开设取样口的方式避免了打开瓶口所带来的繁琐操作和污染可能,但是从取样口取样后同样面临着灭菌取样口的操作步骤和取样口的污染源风险。因此,这种培养瓶侧壁开口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主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在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取样带来的灭菌操作繁琐和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该实用新型在取样的过程中不必频繁打开密封盖和其他开口,只需要作用于吸球压力和其产生的负压交替作用,便可以对培养基进行取样,单向阀的引入也使溶液不会因倒吸而造成培养基的污染,实用性较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包括培养瓶本体,培养瓶本体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培养瓶本体内部分为培养区和隔离区,培养瓶本体上部连接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包括密封盖,套桶套接在密封盖下部,套桶内部和培养瓶本体螺纹连接,密封盖内部设有密封板,密封板和密封盖上部构成储藏空间,软管的一端依次穿过密封盖、密封板和分隔板,软管的中间段和单向阀连接,吸球连接在软管上端。
优选的是,所述培养瓶本体内壁上设有固定块,分隔板通过固定块进行固定。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吸球为橡胶球。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密封盖、密封板和分隔板中间均设有通孔,通孔通过软密封片密封。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套桶的外壁和密封盖螺纹连接,套桶的内壁和培养瓶本体螺纹连接。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板水平设置,密封板外圈设有和密封盖相互匹配的外螺纹。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板下部设有旋钮,旋钮空心设置。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单向阀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单向阀能够分别固定在密封盖和分隔板的通孔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牟小林,未经牟小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139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染色观察的细胞培养皿
- 下一篇:一种生物培养液混合用无菌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