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15467.8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0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玉琴 |
主分类号: | G05D23/24 | 分类号: | G05D2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电容 电阻 加热 温度检测电路 双向可控硅 温度控制器 可控硅 三极管 相等 方波发生器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时基集成电路 方波发生器 设定值比较 运算放大器 电压控制 加热功率 可变电阻 热敏电阻 温度恒定 比较器 加热量 散热量 电容 方波 光耦 | ||
1.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其包括温度检测电路、方波发生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T、比较器A1、三极管T1、三极管T2,热敏电阻RT的一端接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接地,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可变电阻R1接稳压电源V+,比较器A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接稳压电源V+,比较器A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接地;比较器A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接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1的基极通过电阻R4接稳压电源V+,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稳压电源V+,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地;比较器A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6接三极管T2的基极,三极管T2的基极通过电阻R7接地,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2的集电极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稳压电源V+接比较器A1的一电源输入端,稳压电源V-接比较器A1的另一电源输入端;
所述的方波发生器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A2、三极管T3、时基集成电路IC1,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9接地,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10;
三极管T3的基极接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三极管T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1接稳压电源V+,三极管T3的集电极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一端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引脚2和引脚6,时基集成电路IC1的引脚7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三极管T4的基极接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三极管T4的集电极接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三极管T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引脚7,时基集成电路IC1的引脚3输出方波信号;时基集成电路IC1的引脚4和引脚8接稳压电源V+,时基集成电路IC1的引脚1接地,时基集成电路IC1的引脚5通过电容C3接地;
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包括光耦GE1、双向可控硅KG1,时基集成电路IC1的引脚3接光耦GE1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光耦GE1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电阻R13接地,光耦GE1的光电触发二极管一端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光电触发二极管另一端通过电阻R14接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电极,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电极接电热器RL的一端,电热器RL的另一端接市电的相线a,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电极接市电的零线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其特征是,方波信号的振荡周期为1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其特征是,在方波发生器电路中,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与电容C2之间接有电子开关K1,电子开关K1的控制极接同步脉冲ut;方波信号的振荡周期为同步脉冲ut周期的100倍;
同步脉冲ut的形成电路为,变压器B1的初级线圈接市电,变压器B1的次级线圈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电阻R15接三极管T5的基极,三极管T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7接稳压电源V+,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地,变压器B1的次级线圈另一端接二极管D4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通过电阻R16接三极管T5的基极,变压器B1次级线圈的中心抽头接地,三极管T5的集电极输出同步脉冲ut,三极管T5的集电极接电子开关K1的控制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玉琴,未经高玉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1546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式变压器温控仪
- 下一篇:一种混合机托轮自动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