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虫类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18790.0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0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李维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65022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集器 固定螺丝 本实用新型 固定圈 前端外表面 方便拆卸 旋转螺纹 放置槽 盖板 手带 下端 诱饵 捕捉 细菌 携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虫类采集器,包括食虫类采集器本体,所述食虫类采集器本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二号孔,所述食虫类采集器本体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孔,所述食虫类采集器本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固定螺丝,所述一号固定螺丝的中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圈与连接块,且固定圈位于连接块的一侧,所述连接块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食虫类采集器盖板,所述食虫类采集器本体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固定螺丝。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虫类采集器,设有诱饵放置槽、旋转螺纹和手带,能够更好的捕捉食虫类,并能方便拆卸食虫类采集器并对内部细菌进行清理,还可方便人们携带食虫类采集器,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虫类采集器领域,具体为一种食虫类采集器。
背景技术
食虫类采集器是一种捕捉食虫类的机构,方便人们捕捉食虫类,防止食虫类采对五谷杂粮造成损坏,现在的食虫类采集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人们食虫类采集器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食虫类采集器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现有的食虫类采集器如食虫类采没有走如机构的上方,不利于食虫类采的捕捉,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其次,现有的食虫类采集器不利于人们携带,具有一定的不利,还有,现有的食虫类采集器不方便拆卸,不能对内部进行消毒清理,不利于人们使用,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食虫类采集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虫类采集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食虫类采集器,包括食虫类采集器本体,所述食虫类采集器本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二号孔,所述食虫类采集器本体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孔,所述食虫类采集器本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固定螺丝,所述一号固定螺丝的中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圈与连接块,且固定圈位于连接块的一侧,所述连接块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食虫类采集器盖板,所述食虫类采集器本体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固定螺丝,所述食虫类采集器本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食虫类采集器底舱,所述食虫类采集器底舱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透气网,所述透气网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诱饵放置槽,所述食虫类采集器底舱的前端中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诱饵放置口,所述诱饵放置口的前端设置有滑动盖板,所述食虫类采集器底舱与食虫类采集器本体之间设置有旋转螺纹,所述一号固定螺丝与二号固定螺丝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槽,所述二号孔的下端设置有手带,所述食虫类采集器本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捕鼠口,所述食虫类采集器盖板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中心螺杆。
优选的,所述食虫类采集器底舱的上端内表面通过旋转螺纹与食虫类采集器本体的下端内表面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诱饵放置口的两侧设置有滑动轨槽,所述食虫类采集器底舱的外表面通过滑动轨槽与滑动盖板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透气网的外表面设置有漏孔,漏孔的数量为若干组。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与手带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槽与食虫类采集器本体之间设置有螺丝,螺丝的数量为若干组。
优选的,所述一号固定螺丝的外表面贯穿于固定圈与连接块的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食虫类采集器盖板的一侧上端外表面通过连接块与一号固定螺丝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18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