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样品分析前处理的自动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20045.X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5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娜;周星梅;陈建中;王曦;尹希杰;戴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硝酸盐氮 氧同位素 样品分析 加料 机械臂 加液箱 前处理 工作台 底台 三维 本实用新型 支撑 自动化系统 支撑架 摇床 针套 支撑架固定 安全隐患 软管连通 加液口 进液口 应用 健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于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样品分析前处理的自动化系统,包括支撑底台、工作台、支撑架、加液箱、加料机构、若干摇床以及三维机械臂,所述工作台固定于支撑底台上,所述摇床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支撑底台的四周,所述加料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且加料机构位于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加液箱固定于支撑底台的一侧,所述三维机械臂安装于工作台上,且三维机械臂上安装有针套杆,所述加液箱的加液口与针套杆的进液口通过软管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大幅提高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样品分析前处理的效率,同时能够避免给操作人员带来健康危害和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样品分析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样品分析前处理的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主要包括样品稀释、pH值调节、镀铜镉粒还原、化学转化等几个步骤,样品稀释用于将样品中的硝酸根离子的浓度降低到符合测试要求,pH值调节用于将样品的pH值调节到有利于反应的酸碱度,镀铜镉粒还原用于将样品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还原成亚硝酸根离子,化学转化用于将亚硝酸根离子转化成氧化亚氮气体,以上步骤中,一方面,样品稀释和pH值调节都涉及到需要将溶液摇晃,以达到使溶液混合均匀,或者反应更充分的目的,现有的操作方法一般是从工作台上取下试管,然后手动摇匀试管内的溶液,之后再放回到工作台上,这样的方式对于大量的样品前处理来说,效率极低,完全跟不上测试进度;另一方面,不管是在样品稀释还是pH 值调节中,现有的方法是先加入一定的稀释液或者调节液,然后手动摇匀,再测试溶液的浓度或者pH值,这样不断重复之后,获得所需的溶液浓度以及pH 值,显然这样不断加入、不断测试的方式,严重影响了整个前处理的工作效率;镀铜镉粒还原步骤中,当样品达到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时,现有的方法是操作人员通过手动加入的方式,将5~10粒不等的镀铜镉粒分别加入到各个装有样品溶液的试管中,这样的方式不仅效率很低,而且由于镀铜镉粒具有一定的毒性,这样的手动加入方式无疑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健康危害和安全隐患。
因此,急需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降低样品稀释、pH值调节、镀铜镉粒还原等步骤的耗时,以提高整个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样品分析前处理效率,并提高整个前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的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样品分析前处理的自动化系统,解决现有的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样品分析前处理效率较低,且极易给操作人员带来健康危害和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应用于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样品分析前处理的自动化系统,包括支撑底台、工作台、支撑架、加液箱、加料机构、若干摇床以及三维机械臂,所述工作台固定于支撑底台上,所述摇床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支撑底台的四周,所述加料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且加料机构位于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加液箱固定于支撑底台的一侧,所述三维机械臂安装于工作台上,且三维机械臂上安装有针套杆,所述加液箱的加液口与针套杆的进液口通过软管连通。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维机械臂包括移动式立柱和移动式横杆,所述移动式立柱的底部设置于工作台上开设的第一滑动槽内,所述第一滑动槽内设有第一齿条和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一减速齿轮,所述第一减速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移动式立柱的底部与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式立柱上设有纵向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设有第二齿条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二减速齿轮,所述第二减速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移动式横杆与第二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式横杆上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三滑动槽内设有第三步进电机和第三齿条,所述第三步进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三减速齿轮,所述第三减速齿轮与第三齿条啮合,所述针套杆与第三齿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液箱内设有多通阀和第一蠕动泵,所述多通阀的出液口与第一蠕动泵的进液口连通,第一蠕动泵的出液口与针套杆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200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