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辅助PTCA导丝进入冠脉开口支架的导丝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22740.X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6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宇;成有为;李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新宇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丝 延伸部 本实用新型 冠脉开口 钝性头 转折部 支架 血流动力学变化 放射性损伤 钝性头端 工作效率 患者射线 急性血栓 肾脏损伤 一端连接 推送杆 造影剂 照射量 支架丝 变形 受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丝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辅助PTCA导丝进入冠脉开口支架的导丝,包括钝性头端,所述钝性头端的一侧中部连接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远离钝性头端的一侧中部连接有转折部,所述转折部远离延伸部的一端连接有推送杆。本实用新型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射线照射量及造影剂用量,从而减少放射性损伤及肾脏损伤,而且能够很好的防止支架丝受损、变形,以及因此带来的急性血栓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辅助PTCA导丝进入冠脉开口支架的导丝。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常见的病变之一,因开口直接开放于主动脉,同时关乎整条血管的血供,要求开口病变完全覆盖,故治疗时常规将支架丝突入主动脉1-2mm。当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时,因突出于主动脉的支架丝阻挡,使造影导管不能到位,而不能得到高质量的造影图像,尤其是需要再次行PCI时,指引导管不能顺利到位造成PTCA导丝不能进入开口支架。
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法,1、反复多次尝试指引导管到位,常常因指引导管反复剐蹭突入主动脉的支架丝而造成支架丝变形甚至断裂、扭聚,而造成急性血栓或影响血流动力学;2、盲试:反复尝试指引导管未能获得很好的同轴性,通过直接导丝漂浮,希冀导丝能经支架口进入支架,这种方法,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常常反复经支架丝之间的网眼进入到支架内,而又不能很好的辨识从支架口进入还是从支架丝进入,尤其在支架网孔较大时,常误认为是从支架口进入,后续器械反复从支架网眼通过,造成支架变形、移位。尤其当开口支架再狭窄时,因球囊扩张、支架再次植入,造成原支架严重变形损坏;3、主动脉漂浮导丝辅助:通过漂浮于主动脉一根普通PTCA导丝(常用BMW导丝),使指引导管移位,此时通过导丝漂浮进入支架,这种方法,仅能使指引导管远离开口支架,并不能使指引导管获得稳定以及靶向性支撑,指引导管并未获得好的同轴性,其本质仍同方法2),并不能实现高效辅助PTCA导丝进入支架,为了克服冠脉开口病变植入支架后,再次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时因导管不能到位以致PTCA导丝不能进入支架的不足,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辅助PTCA导丝进入冠脉开口支架的导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辅助PTCA导丝进入冠脉开口支架的导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用于辅助PTCA导丝进入冠脉开口支架的导丝,包括钝性头端,所述钝性头端的一侧中部连接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远离钝性头端的一侧中部连接有转折部,所述转折部远离延伸部的一端连接有推送杆。
优选的,所述钝性头端为钝性膨大头端,直径为1-1.5mm。
优选的,所述延伸部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延伸部与转折部转折角度为90度,长度1-2mm。
优选的, 所述转折部由金属材料制成,长度为1mm,且所述转折部呈L字型。
优选的, 所述推送杆由金属材料制成,长度为180厘米,与转折部成90度。
优选的, 所述延伸部、转折部、推送杆为同一金属材质及直径,且直径为0.5-1mm,所述钝性头端与延伸部、转折部3、推送杆可为同样金属材质,亦可为生物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新宇,未经王新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227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管内介入治疗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学介入治疗用球囊置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