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件使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23206.0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8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昱;关胜;张陶;杨帆;杨瑞宇;武长海;齐亚娜;闫俊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2;G06F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梁斌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自贸试验***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件使用 网卡 第二控制单元 以太网络 控制系统 请求接收单元 授权单元 用户单元 客户端 冗余设置 配置 申请 | ||
1.一种软件使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户单元,软件使用第一控制单元、软件使用第二控制单元、第一以太网络以及第二以太网络,其中,
用户单元包括:客户端,所述客户端上设置有第一网卡、第二网卡、请求接收单元以及授权单元;
请求接收单元分别与第一网卡以及第二网卡相连;
第一网卡还通过第一以太网络连接至软件使用第一控制单元;
第二网卡还通过第二以太网络连接至软件使用第二控制单元;
授权单元分别与软件使用第一控制单元以及软件使用第二控制单元相连;
软件使用第一控制单元与软件使用第二控制单元为两个配置相同且相互独立的冗余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单元还包括:第一串行总线接口以及第二串行总线接口,其中,
第一串行总线接口分别与软件使用第一控制单元以及客户端相连;
第二串行总线接口分别与软件使用第二控制单元以及客户端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单元还包括:第一读取器以及第二读取器,其中,
第一读取器分别与第一串行总线接口相连;
第二读取器分别与第二串行总线接口相连;
第一读取器、第二读取器还分别与授权单元相连。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件使用第三控制单元、软件使用第四控制单元以及第三以太网络,软件使用第三控制单元、软件使用第四控制单元为两个配置相同且相互独立的服务器,其中,
软件使用第三控制单元包括:第三网卡和第四网卡;
软件使用第四控制单元包括:第五网卡和第六网卡;
第三网卡连接至第一以太网络;
第四网卡连接至第三以太网络;
第五网卡连接至第二以太网;
第六网卡连接至第三以太网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使用第三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验证器、第一信息比较接收器、第一验证比较器以及第一验证请求发送器,其中,
第一验证器分别与第三网卡以及第四网卡连接,接收第一以太网络发送来的身份验证信息,向第四网卡输出身份验证通过后的身份验证第一结果,第四网卡将接收的身份验证第一结果输出至第一验证比较器以及软件使用第四控制单元;
第一信息比较接收器与第四网卡连接,接收软件使用第四控制单元通过第三以太网络发送的身份验证第二结果,输出至第一验证比较器;
第一验证比较器分别与第一验证器、第一信息比较接收器以及第一验证请求发送器连接,第一验证请求发送器和第三网卡连接,第一验证比较器接收第一验证器输出的身份验证第一结果和第一信息比较接收器输出的身份验证第二结果,在身份验证第一结果和身份验证第二结果相匹配时,向第一验证请求发送器输出身份验证通过信息,第一验证请求发送器通过第三网卡连接的第一以太网络,将身份验证通过信息输出至软件使用第一控制单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使用第四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验证器、第二信息比较接收器、第二验证比较器以及第二验证请求发送器,其中,
第二验证器分别与第五网卡以及第六网卡连接,通过第五网卡接收第二以太网络发送来的身份验证信息,向第六网卡输出身份验证通过后的身份验证第二结果,第六网卡将接收的身份验证第二结果输出至第二验证比较器以及第一信息比较接收器;
第二信息比较接收器与第六网卡连接,接收软件使用第三控制单元通过第三以太网络发送的身份验证第一结果,输出至第二验证比较器;
第二验证比较器分别与第二验证器、第二信息比较接收器以及第二验证请求发送器相连接,第二验证请求发送器和第五网卡连接,第二验证比较器接收第二验证器输出的身份验证第二结果和第二信息比较接收器输出的身份验证第一结果,在身份验证第一结果和身份验证第二结果相匹配时,向第二验证请求发送器输出身份验证通过信息,第二验证请求发送器通过第五网卡连接的第二以太网络,将身份验证通过信息输出至软件使用第二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232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