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法下沉式污水厂水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24123.3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27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路传波;王俊;黄先;邱成勇;陈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环环联(北京)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D53/8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水净化系统 污水厂 下沉式 膜法 泥水分离效果 鼓风机 模块式设计 曝气沉砂池 污泥脱水间 出水水质 进水泵房 生物除臭 脱氮除磷 污泥回流 紫外消毒 产水泵 储泥仓 储泥池 生化池 细格栅 格栅 污泥 精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法下沉式污水厂水净化系统,包括进水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精细格栅、生化池、鼓风机、生物除臭塔、MBR膜池、产水泵、紫外消毒间、储泥池、污泥脱水间、储泥仓和污泥回流组件;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式设计,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且具有高效稳定的泥水分离效果,污泥产量少,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大大提高了脱氮除磷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法下沉式污水厂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目前,污水厂水净化系统大都采用膜法(MBR)下沉式净化方式,但现有的污水厂水净化系统的泥水分离效果较差,污水净化流程单一,污泥分解不够彻底,脱氮除磷效率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稳定的泥水分离效果,污泥产量少,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大大提高了脱氮除磷效率,且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膜法下沉式污水厂水净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膜法下沉式污水厂水净化系统,包括进水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精细格栅、生化池、鼓风机、生物除臭塔、MBR膜池、产水泵、紫外消毒间、储泥池、污泥脱水间、储泥仓和污泥回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泵房的出水端与细格栅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细格栅的出水端与曝气沉砂池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曝气沉砂池的出水端与精细格栅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精细格栅的出水端与生化池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生化池的出水端与MBR膜池的进水端相连;所述MBR膜池的出水端与产水泵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产水泵的输出端与紫外消毒间的进水端相连;所述MBR膜池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储泥池相连,所述储泥池通过管道与污泥脱水间相连,所述污泥脱水间通过管道与储泥仓相连。
优选地,所述生化池与鼓风机相连,所述鼓风机还与MBR膜池相连。
优选地,所述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精细格栅、生化池和MBR膜池还通过管道分别与生物除臭塔相连。
优选地,所述生化池和MBR膜池之间设置有污泥回流组件,所述污泥回流组件包括回流管、污泥泵和阀门;所述生化池和MBR膜池之间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装设有污泥泵和阀门,所述阀门位于污泥泵与MBR膜池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式设计,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且具有高效稳定的泥水分离效果,污泥产量少,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实现了生物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完全分离,使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稳定,大大提高了脱氮除磷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回流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环环联(北京)水务有限公司,未经中环环联(北京)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241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级处理的生物除臭系统
- 下一篇:一种采用五段生物法的生化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