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油缸式钢筋压尾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25393.6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5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梭;王开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冶金实验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5/00 | 分类号: | B21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压尾 固定设置 机主体 固定挡板 液压弯曲 液压油缸 节能型 液压筒 油缸 本实用新型 压强显示表 反作用力 固定推杆 直径钢筋 插口 兼容性 形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油缸式钢筋压尾机,包括钢筋压尾机主体,所述钢筋压尾机主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液压油缸架,所述液压油缸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插口,所述钢筋压尾机主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压强显示表,所述钢筋压尾机主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液压筒,所述液压筒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液压弯曲架,所述液压弯曲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挡板,通过设计安装在液压弯曲架顶部的固定挡板,实现了对曲直钢筋的加固,避免了在曲直钢筋时钢筋因形变的反作用力而迸射伤人的情况,极大的增加了钢筋压尾机主体使用的安全性,通过设计安装在固定挡板底部的固定推杆,实现了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兼容性,解决了钢筋压尾机主体使用时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油缸式钢筋压尾机。
背景技术
钢筋压尾机,钢筋加工机械之一。工作机构是一个在垂直轴上旋转的水平工作圆盘,把钢筋置于图中虚线位置,支承销轴固定在机床上,中心销轴和压弯销轴装在工作圆盘上,圆盘回转时便将钢筋弯曲压尾。
现有的钢筋压尾机,在弯曲钢筋时,多是直接将钢筋放置在弯曲夹块上,利用液压对其进行弯曲和曲直,曲直钢筋时,钢筋极易因为压力过大而飞射出去,对使用者造成威胁的问题,还有钢筋压尾机在使用时承重弯曲板极易损坏,承重弯曲板与液压筒之间多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的,极其不便拆卸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节能型油缸式钢筋压尾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油缸式钢筋压尾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钢筋压尾机,在弯曲钢筋时,多是直接将钢筋放置在弯曲夹块上,利用液压对其进行弯曲和曲直,曲直钢筋时,钢筋极易因为压力过大而飞射出去,对使用者造成威胁的问题,还有钢筋压尾机在使用时承重弯曲板极易损坏,承重弯曲板与液压筒之间多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的,极其不便拆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油缸式钢筋压尾机,包括钢筋压尾机主体,所述钢筋压尾机主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液压油缸架,所述液压油缸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插口,所述钢筋压尾机主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压强显示表,所述钢筋压尾机主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液压筒,所述液压筒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液压弯曲架,所述液压弯曲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挡板,所述固定挡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卡块,所述固定卡块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推杆,所述固定推杆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弹簧,所述液压弯曲架的内侧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轮,所述液压筒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承重弯曲板,所述承重弯曲板的顶部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第一转轮,所述承重弯曲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凸型固定环,且所述液压筒和凸型固定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承重弯曲板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加固螺母。
优选的,所述液压筒的外侧对应加固螺母的底部设置有螺纹,且所述液压筒和加固螺母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压筒的外侧开设有凹型卡槽,且所述承重弯曲板的内侧设置有凸型卡块。
优选的,所述液压弯曲架的顶部对应固定卡块的位置处开设有卡合槽,且所述液压弯曲架和固定挡板通过固定卡块和卡合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推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凸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安装在液压弯曲架顶部的固定挡板,实现了对曲直钢筋的加固,避免了在曲直钢筋时钢筋因形变的反作用力而迸射伤人的情况,极大的增加了钢筋压尾机主体使用的安全性,通过设计安装在固定挡板底部的固定推杆,实现了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兼容性,解决了钢筋压尾机主体使用时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2)通过设计安装在液压筒外侧的加固螺母,实现了对承重弯曲板的便捷拆卸,通过设计安装在液压筒外侧的凹型卡槽,以及设计安装在承重弯曲板内侧的凸型卡块,极大的增加了两者连接的稳固性,解决了承重弯曲板不便拆卸和更换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冶金实验厂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冶金实验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253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双辊轧机
- 下一篇:一种高线辊面设备循环水节能改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