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气自动化漏电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3034.5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9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小乐 |
主分类号: | H02B13/025 | 分类号: | H02B13/025;H02B13/035;H02H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2 河北省邯***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槽体 漏电 矩形开口 吸管 本实用新型 电气自动化 输入端连接 防护装置 门前表面 单片机 上表面 输出端 真空泵 中心处 拉门 内嵌 圆孔 有机玻璃 内部抽成真空 上表面中心 温度传感器 折叠连接 安装板 电接口 后表面 矩形板 前表面 避光 加工 火花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自动化漏电防护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上表面中心处加工有圆孔,所述圆孔内嵌装有吸管,所述槽体上表面且位于吸管上表面共同连接有真空泵,所述槽体内后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一号安装板,所述槽体前表面设有拉门,所述拉门前表面中心处加工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内嵌装有有机玻璃,所述拉门前表面且位于矩形开口上方折叠连接有一号矩形板,所述电接口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真空泵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将装置内部抽成真空,可以防止漏电火花的蔓延,能在不打开拉门的前提下,既方便看清内部情况,又能使其避光,整体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电防护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气自动化漏电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装置是用来防止人身触电和漏电引起事故的一种接地保护装置,当电路或用电设备漏电电流大于装置的整定值,或人、动物发生触电危险时,它能迅速动作,切断事故电源,避免事故的扩大,保障了人身、设备的安全。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在申请号为201711338610.2,名称为一种电力安全漏电保护器专利中,能够实现在高温或低温下漏电保护器的正常使用,但是,不能将装置内部抽成真空,可以防止漏电火花的蔓延,不能在不打开拉门的前提下,既方便看清内部电器情况,又能使其避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能将装置内部抽成真空,可以防止漏电火花的蔓延,能在不打开拉门的前提下,既方便看清内部电器情况,又能使其避光,整体结构简单,因此,设计一种电气自动化漏电防护装置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电气自动化漏电防护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气自动化漏电防护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上表面中心处加工有圆孔,所述圆孔内嵌装有吸管,所述槽体上表面且位于吸管上表面共同连接有真空泵,所述槽体内后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一号安装板,所述槽体前表面设有拉门,所述拉门前表面中心处加工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内嵌装有有机玻璃,所述拉门前表面且位于矩形开口上方折叠连接有一号矩形板,所述拉门前表面且位于矩形开口下方折叠连接有二号矩形板,所述槽体内左侧表面加工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槽体下表面加工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单片机,所述槽体左侧表面加工有电接口,所述电接口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真空泵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槽体后表面设有二号安装板,所述二号安装板后表面加工有若干个安装孔。
所述槽体下表面设有开关,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槽体上表面右端加工有线孔,所述线孔内嵌装有密封圈。
所述槽体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把手。
所述凹槽和矩形槽处均设有隔热外壳。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电气自动化漏电防护装置,能将装置内部抽成真空,可以防止漏电火花的蔓延,能在不打开拉门的前提下,既方便看清内部电器情况,又能使其避光,整体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气自动化漏电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气自动化漏电防护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气自动化漏电防护装置的左视图;
图中,1、槽体;2、吸管;3、真空泵;4、一号安装板;5、拉门;6、有机玻璃;7、一号矩形板;8、二号矩形板;9、温度传感器;10、单片机;11、电接口;12、二号安装板;13、安装孔;14、开关;15、密封圈;16、把手;17、隔热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小乐,未经张小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330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