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式蓄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3235.5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3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肖丰;周荣莹;万荣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瑞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6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器 蓄热 蓄热设备 蓄热物质 车载式 循环泵 谷电 供热系统 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 电加热元件 流体分配器 套管换热器 蓄热器顶部 储存能量 存储热能 电热元件 顶部位置 供热方式 加热形式 节能减排 流体收集 尾部位置 削峰填谷 余热供应 余热资源 车箱体 传统的 膨胀管 吸液泵 柱形槽 流体 换热 蒸汽 余热 隔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式蓄热设备:谷电以电热元件加热形式而余热以蒸汽或热水形式输入蓄热车;蓄热车箱体安装存储热能的蓄热器,蓄热器内安放蓄热物质储存能量;蓄热器顶部两侧安放膨胀管;顶部位置安装的电加热元件直接通到蓄热器底部;顶部靠近蓄热器尾部位置安装与蓄热器隔离的柱形槽,槽内放置循环泵;循环泵从流体收集管吸液泵入套管换热器内,换热后流体进入底部的流体分配器,再与蓄热物质热交换;采用蓄热车利用谷电或余热供应热能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管道供热方式,可以对供热系统削峰填谷,利用余热资源实现了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移动式用于能源存储的车载式蓄热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产生许多余热和废热未能利用而白白浪费掉,但同时又有大量用户依靠自备燃气或燃油锅炉来满足生产热能需要,从而造成了无法估量的能源损失,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在当前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视下已经不符合政府对生产单位的要求。例如一些工厂生产产生的余热蒸汽寻找出路就成为工厂增益的迫切要求;或者热电厂在白天和夜间用电供需失衡,冬季取暖高峰负荷缺口和夏季富余热能来增加收益对其也是一道难题。如果能够把其他地方的余热或者谷电不用管道运输过来,补充满足冬季高峰负荷缺口,把夏季生产的富余热能移走加以利用,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可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把余热移走利用起来,与有热能需要的用户有机连接,可以供应蒸汽或热水给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式蓄热设备,具体的技术方案是,谷电以电热元件加热形式而余热以蒸汽或热水经由套管式换热器换热形式输入蓄热车。在蓄热车厢主体安装存储热能的蓄热器。蓄热器通过蓄热器支撑与车板保持一定距离。蓄热车外部箱体与蓄热器之间以及车板与蓄热器之间填充保温材料防止热损。蓄热器内安放蓄热物质储存能量,所涉及的蓄热物质包括固体陶瓷蓄热球、封装相变材料的蓄热球以及与循环流体之间具有明显的密度差并且在使用温度范围内不反应不互溶的有机物作为蓄热物质。蓄热器顶部两侧安放膨胀管,用来吸纳流体高温膨胀部分。顶部中间位置为电加热元件直接通到蓄热器底部。顶部尾端中间位置为柱形槽,柱形槽内安装循环泵。
为了便于安装同时节省空间,柱形槽部分嵌入蓄热器内,但柱形槽底部密闭与蓄热器内部流体隔离。流体收集管穿过柱形槽连接循环泵入口,循环泵出口与穿过柱形槽的另一管道相连,该管道与套管换热器内管腔体相连。套管换热器为蛇形,垂直放置,其直管段部分与电加热管交叉安装。套管换热器内管腔体另一端与蓄热器底部的流体分配器相通。套管换热器外部套管进口管道和套管换热器外部套管出口管道穿过蓄热器底部并从蓄热车侧面或尾部引出与外部流体的进口和出口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架起了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的桥梁,改变了传统供能方式,实现了对电力和燃气供热系统的削峰填谷,达到了利用余热资源的目的,进而减少了污染排放。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车载式蓄热设备各部件在右侧图显示,图中标注:101-蓄热器; 102-蓄热物质;103-循环流体;104-膨胀管;105-电加热元件;106-柱形槽;107- 循环泵;108-流体收集器主管;109-流体收集器支管;110-套管换热器;111-流体分配器主管;112-流体分配器支管;113-热流体入口;114-热流体出口;115- 蓄热器支撑;116-蓄热车厢体;117-保温材料。
附图2为车载式蓄热设备各部件在主视图显示,图中标注:201-蓄热器; 202-蓄热物质;203-循环流体;204-膨胀管;205-电加热元件;206-柱形槽;207- 循环泵;208-流体收集器主管;209-流体收集器支管;210-套管换热器;211-流体分配器主管;212-流体分配器支管;213-热流体入口和出口;215-蓄热器支撑; 216-蓄热车厢体;217-保温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瑞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瑞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332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