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井盖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3294.2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8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闫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合创永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徽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5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盖 底座 第一空腔 伸缩杆 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 转动连接 固定杆 条形孔 下表面 铰链 圆块 密封 侧壁铰接 横向开设 滑动连接 活塞杆 左侧壁 上端 侧壁 杆壁 内壁 下端 转轴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井盖,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端的井盖,井盖的侧壁通过铰链与底座的侧壁铰接,井盖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密封圆块,密封圆块的下表面横向开设有T形滑槽,T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T形滑块,T形滑块的下端固定设有固定杆,底座的内部靠近铰链的一侧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的底部固定设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有伸缩杆,第一空腔的左侧壁开设有条形孔,伸缩杆远离液压缸的一端穿过条形孔并与固定杆转动连接,伸缩杆的杆壁通过转轴固定在底座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能够自动将井盖打开,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且不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井盖。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由于综合管廊检修口、吊装口井盖体积及质量大,靠人工开启和关闭,使用非常不便,且紧急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本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液压井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井盖体积及质量大,靠人工开启和关闭,使用非常不便,且紧急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液压井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井盖,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端的井盖,所述井盖的侧壁通过铰链与底座的侧壁铰接,所述井盖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密封圆块,所述密封圆块的下表面横向开设有T形滑槽,所述T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T形滑块,所述T形滑块的下端固定设有固定杆,所述底座的内部靠近铰链的一侧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固定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壁开设有条形孔,所述伸缩杆远离液压缸的一端穿过条形孔并与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杆壁通过转轴固定在底座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杆的左侧壁固定设有移动杆,所述底座远离第一空腔的一侧设有卡紧机构,所述井盖的内部嵌设有北斗定位装置,所述井盖的上端设有红外线感应器,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有控制箱。
优选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内壁上的梯形槽,且梯形槽与移动杆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底座的内部位于梯形槽的上下方均设有第二空腔,且两个第二空腔内均卡接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表面均通过弹簧与第二空腔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板远离弹簧的一侧均固定设有卡杆,两个所述卡杆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均贯穿第二空腔的侧壁并均延伸至梯形槽内,且两个卡杆均与移动杆相抵。
优选的,所述密封圆块的侧壁设有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端开口处上沿固定设有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移动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为锥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井盖,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液压井盖,通过设置在第一空腔内的液压缸,液压缸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伸缩杆的一端向下移动,使得伸缩杆围绕转轴旋转,伸缩杆的另一端能够拉动T形滑块在T形滑槽内移动,进而能够自动将井盖打开,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通过设置在固定杆上的移动杆,当T形滑块在T形滑槽内移动时,能够使得移动杆移动至梯形槽内,通过设置在第二空腔内的移动板和弹簧,能够将移动杆较紧的卡住。
2、该液压井盖,通过设置在井盖上的红外线感应器,当井盖的周围站有人时,红外线感应器做出反应,并通过控制箱控制液压缸停止工作,从而不会造成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在井盖上的北斗定位装置,能够随时定位,不会因为各种环境因素导致找不到位置,可管理性更强,通过设置在密封圆块上的密封条,防止水浸入损害管道线路。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能够自动将井盖打开,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且不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合创永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合创永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332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