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风带通过管路的隧道二衬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44091.3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8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焦贤福;李俊;刘江;吕康康;陈少坤;刘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F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王春娇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衬 台车 风带 隧道通风 通风管 隧道 移动定位 停风 施工 | ||
一种带有风带通过管路的隧道二衬台车,包括二衬台车(1),所述的二衬台车(1)上靠风带(3)一侧顺着风带(3)高度安装有通风管(2)。实现风带(3)合理通过二衬台车(1),使得风带通过二衬台车在二衬台车移动定位时也不需要停风,减少了二衬施工与隧道通风之间的干扰,提高了隧道通风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带有风带通过管路的隧道二衬台车,属于隧道文明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高铁的飞速发展,隧道越来越多,现场标准化施工水平及洞内文明施工要求不断提高。由于隧道断面大、进尺深、工序交错复杂等原因,现有的隧道通风结构与衬砌台车干扰大,采用传统的风带直接穿过二衬台车的通风方式,施工干扰大,并且二衬台车对通风耗损大,造成通风效果差,从而增加通风时间等缺点;严重影响洞内通风效果,未能有效改善洞内施工环境,对现场工人造成较大身体健康,因此已经无法满足洞内通风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隧道通风结构与二衬台车干扰大、通风效果差等问题,提供一种带有风带通过管路的隧道二衬台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带有风带通过管路的隧道二衬台车,包括二衬台车,所述的二衬台车上靠风带一侧顺着风带高度安装有通风管。
所述的通风管能够在二衬台车移动定位时确保风带正常穿过而不必停风。
所述的通风管入口处管口设置有外翻边。
所述的通风管管径为0.5-2.5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二衬台车上靠风带一侧顺着风带高度安装有通风管,实现风带在二衬施工全过程正常高效的通过二衬台车,使得二衬施工与隧道通风干扰少。
2、本实用新型中风带穿过通风管深入洞内通风,在穿过二衬台车时,极大的减少了二衬台车对通风的耗损,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掌子面的新鲜空气量,提高了隧道通风效果,缩短了隧道通风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排污降尘能力,有效改善隧道洞内施工环境,降低了隧道施工通风成本及隧道施工职业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风带通过通风管示意图。
图中,二衬台车1,通风管2,风带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2,一种带有风带通过管路的隧道二衬台车,包括二衬台车1,所述的二衬台车1上靠风带3一侧顺着风带3高度安装有通风管2。
参见图1至图2,所述的通风管2进出口处管口设置有外翻边;即通风管2进出口处管口向外卷起,以防止二衬移动时或其他晃动、移动刮破风带3。
参见图1至图2,所述的通风管2管径为0.5-2.5米,长13-16米。
参见图1至图2,在二衬台车1与风带3同高度位置安装好通风管2后,风带3穿过通风管2深入洞内通风;从而实现风带3在二衬施工全过程正常高效的通过二衬台车1,并在保证通风效果前提下做到经济、实用、简便隧道通风。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上述结构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40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防冲的连动式巷道支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隧道二衬自动喷淋养护台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