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补偿磁芯的罗氏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44477.4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5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平;翟斌;崔在帅;王洪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元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9 | 分类号: | H01F27/29;H01F27/26;H01F38/20;G01R15/18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55095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芯 罗氏线圈 内壳 补偿腔 公头 线圈本体 圆筒状 母头 外壁 补偿线圈 补偿效果 配合安装 绕线工艺 一端设置 插接 腔体 开口 配合 | ||
一种带有补偿磁芯的罗氏线圈,属于利用罗氏线圈技术领域。包括线圈本体(3)以公头(6)和母头(2),其特征在于:在母头(2)中设置有截面为“工”型的内壳,在“工”型内壳的两端分别形成与公头(6)配合插接以及与线圈本体(3)配合安装的腔体,在“工”型内壳的外圈设置有外壁,外壁与“工”型的内壳之间间隔形成补偿腔,补偿腔朝向公头(6)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在补偿腔中放置有圆筒状的补偿磁芯(4)。在本带有补偿磁芯的罗氏线圈中,通过设置补偿磁芯,起到了对罗氏线圈的补偿效果,同时将补偿磁芯设置为圆筒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补偿线圈进行补偿时绕线工艺不易控制的弊端。
技术领域
一种带有补偿磁芯的罗氏线圈,属于利用罗氏线圈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罗氏线圈又叫电流测量线圈、微分电流传感器,是一个均匀缠绕在非铁磁性材料上的环形线圈,输出信号是电流对时间的微分,通过内部一个对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积分的电路,就可以真实还原输入电流。使用罗氏线圈来测试电流,拥有使用轻便,无饱和上限,线性度好等优势,所以当前罗氏线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罗氏线圈的使用原理是安培环路定理,由于罗氏线圈的开口处被截开,闭合时会有几毫米的外壳厚度,这个外壳厚度使环路不再完整,影响了罗氏线圈性能。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开口式罗氏线圈时,形成了天然的误差,为了弥补这一误差,现有的补偿技术是在接头处通过一定匝数的补偿线圈进行补偿。补偿匝数往往由于匝数较少,绕线工艺并不好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设置补偿磁芯,起到了对罗氏线圈的补偿效果,同时将补偿磁芯设置为圆筒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补偿线圈进行补偿时绕线工艺不易控制的弊端的带有补偿磁芯的罗氏线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带有补偿磁芯的罗氏线圈,包括线圈本体以及对接的公头和母头,线圈本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公头和母头上,在线圈本体中引出信号线,其特征在于:在母头中设置有纵截面为“工”型的内壳,在“工”型内壳的两端分别形成与公头配合插接以及与线圈本体配合安装的腔体,在“工”型内壳的外圈还套设有外壁,外壁与“工”型的内壳之间间隔形成圆环状的补偿腔,补偿腔朝向公头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在补偿腔中放置有圆筒状的补偿磁芯。
优选的,在所述补偿腔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帽。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帽为圆筒状,密封帽的内端放入补偿腔体内,其外端位于补偿腔体的开口处,密封帽外端的内壁上开设有内细外粗的倾斜面。
优选的,所述的补偿磁芯采用高导铁氧体或1K107超微晶剪切带。
优选的,所述的公头为一端封闭的圆筒状,在公头内对应形成一个圆柱形的腔体,线圈本体的另一端对应固定在该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补偿磁芯的轴线长度长于公头和母头对接后线圈本体之间间隙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带有补偿磁芯的罗氏线圈中,通过设置补偿磁芯,起到了对罗氏线圈的补偿效果,同时将补偿磁芯设置为圆筒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补偿线圈进行补偿时绕线工艺不易控制的弊端。
2、通过设置补偿磁芯,在磁路上将线圈本体之间径向存在的缺口处形成磁短路,从而使线圈在磁路上近似形成完整的圆环,实现了对罗氏线圈的补偿。
3、通过在母头的最外圈还设置卡扣,当公头与母头对接之后,卡扣卡装在公头的后端,防止公头自母头中脱出。
4、通过在公头腔体边沿处设置环形挡板,公头外侧的环形挡板将补偿腔的环形开口进行遮挡,提高了补偿腔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补偿磁芯的罗氏线圈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元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元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4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变压器引脚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表面贴装式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