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可移动式防护垫的防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47902.5 | 申请日: | 201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1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魏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盛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5/00 | 分类号: | B66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刘晓晖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板 第一活动板 可移动式 防护垫 防坠器 背面固定 安装板 柔性带 背面 本实用新型 防护垫本体 凹槽内壁 工作效率 身体局部 受力部位 卡接 内壁 防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可移动式防护垫的防坠器,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背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卡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正面与第二活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位于第二凹槽内,且第二活动板的正面与安装板的背面固定连接。该带有可移动式防护垫的防坠器,通过防护垫本体、第一凹槽、第一活动板、第二凹槽、第二活动板和安装板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对于工作人员身体需要受力部位的防护,降低了工作人员在长久工作的过程中身体局部产生的酸楚感,从而给工作人员带来方便,从而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坠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可移动式防护垫的防坠器。
背景技术
防坠器又叫速差器,能在限定距离内快速制动锁定坠落物体,适合于货物吊装,保护地面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防止被吊工件物体的损坏。
在输配电线路的施工检修中,经常需要作业人员攀登爬梯或设备架构进行作业,就需要用到防坠器来保障自身安全,传统的防坠器通常用柔性带与工作人员连接,传统的柔性带虽与工作人员进行紧密的贴合,但是工作人员在长久工作的过程中依旧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不适,使得工作人员身体受力的部位酸楚,从而给工作人员的带来不便,从而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可移动式防护垫的防坠器,解决了工作人员长久工作后,柔性带给工作人员身体受力的部位酸楚,从而给工作人员的带来不便,从而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可移动式防护垫的防坠器,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背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卡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正面与第二活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位于第二凹槽内,且第二活动板的正面与安装板的背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安装板的相对面分别与防护垫本体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柔性带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左侧面设置有连接柱。
优选的,所述柔性带的右端设置有接槽段,所述接槽段的右侧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设置有永磁体。
优选的,所述柔性带的外壁套接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链,所述连接链的底端设置有防坠器本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形状均为矩形,且第一凹槽的高度大于第二凹槽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长度为13mm,且连接柱的直径比连接槽的直径小1mm。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可移动式防护垫的防坠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带有可移动式防护垫的防坠器,通过防护垫本体、第一凹槽、第一活动板、第二凹槽、第二活动板和安装板的共同作用,工作人员把柔性带环绕在腰上,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拉动防护垫本体,使得防护垫本体在柔性带的外壁均匀的滑动,使得防护垫本体滑动至工作人员身体上需要受力的部位,实现了对于工作人员身体需要受力部位的防护,降低了工作人员在长久工作的过程中身体局部产生的酸楚感,从而给工作人员带来方便,从而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该带有可移动式防护垫的防坠器,通过连接柱、连接槽和永磁体的共同作用,使得连接柱卡进连接槽内,利用连接柱和连接槽之间的摩擦力,及连接柱与永磁体的之间磁力对柔性带进行记忆性连接,实现了柔性带与工作人员身体的贴合,从而实现了防护垫与工作人员身体的紧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盛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盛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79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