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重密封增压球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57303.1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1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余金海;余正伦;程佳;杨磊;陈德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龙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10;F16K5/20;F16K31/12;F16K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压口 阀体 右端口 本实用新型 主阀体 阀芯 阀座 多重密封 增压球阀 双球阀 左端口 两组 流道 四重密封结构 气动执行器 连接组件 连通流道 流体颗粒 气管连接 增压 增压器 阀门 启闭 球套 连通 泄漏 费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重密封增压球阀,包括主阀体,主阀体包括左、右端口和连通左、右端口的流道,主阀体上设有阀体和加压口,阀体设置为两个,阀体包括设置在流道内的阀座,阀座内设有阀芯,阀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气动执行器;加压口设置为两组,两组加压口分别设置在左端口与靠近左端口的阀体之间和右端口与靠近右端口的阀体之间,加压口连通流道,加压口通过气管连接增压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球阀结构,同时又采用阀外增压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内部形成四重密封结构,可有效防止阀门发生泄漏,且双球阀结构内设有球套,可避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阀芯与阀座之间因累积流体颗粒杂质而造成的启闭费力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阀,具体涉及一种多重密封增压球阀。
背景技术
球阀按照驱动方式可分为气动球阀、电动球阀和手动球阀,主要用于在管路中起切断、分配和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的作用,它只需要用旋转90度的操作和很小的转动力矩就能关闭严密,适宜作为开关、切断阀使用。在我国,球阀被广泛的应用在石油炼制、长输管线、化工、造纸、制药、水利、电力、市政、钢铁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球阀的启闭由阀杆带动,通过阀杆使阀芯并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实现阀门的启闭,可灵活控制介质的合流、分流及流向的切换,同时也可关闭任一通道而使另外两个通道相连。现有的球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密封性差,球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开启或关闭时因阀芯相对阀座运动,会严重的磨损或擦伤阀芯或阀座,由此使阀门丧失密封性能;
(2)启闭费力,由于阀门在使用中内部存在一定压力,会使阀门的启闭力矩较大,启闭不够便捷,费时费力。另外,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阀芯不断旋转,造成阀芯与阀座之间积累流体颗粒,造成启闭困难。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球阀进行改进,增加其密封性能,并降低其启闭的操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球阀存在的密封性能差和启闭不够便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重密封增压球阀,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包括左、右端口和连通所述左、右端口的流道,所述主阀体上设有:
阀体,设置为两个,所述阀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流道内的阀座,所述阀座内设有阀芯,所述阀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气动执行器;
加压口,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加压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左端口与靠近所述左端口的所述阀体之间和所述右端口与靠近所述右端口的所述阀体之间,所述加压口连通所述流道,所述加压口通过气管连接有增压器。
在上述方案中,两个所述阀座在所述流道内形成位于两个所述阀座之间的容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阀杆和气动联轴器,所述阀杆连接所述阀芯和所述气动联轴器,所述气动联轴器连接所述气动执行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气动执行器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与所述气动联轴器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阀体还包括阀盖和填料压盖,所述填料压盖设置在所述阀盖内,所述阀盖设置在所述主阀体的外壁上,所述阀杆穿设在所述阀盖和所述填料压盖内,所述阀盖和填料压盖之间压紧设置有密封填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阀芯为球形阀芯,所述阀座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阀芯适配的密封球套。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阀盖上设有支架,所述气动执行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左、右端口上分别设有连接法兰。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增压器上设有泄压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龙自控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龙自控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7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