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内自动切料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58056.7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7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鸿硕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盟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9 | 代理人: | 孙丽君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料头 活动镶件 顶针 后模镶件 油缸液压 弹簧 顶杆 本实用新型 顶杆连接 切刀安装 可活动 平整性 切断处 切刀 支撑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内自动切料头装置,其包含油缸液压机构、顶杆、一对料头顶针、后模镶件、活动镶件、弹簧、一对切刀,油缸液压机构与顶杆连接,顶杆与活动镶件连接,活动镶件可活动地安装在后模镶件内,料头顶针、弹簧、切刀安装在活动镶件上,被活动镶件支撑。该模内自动切料头装置保证了产品与料头切断处的平整性,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内自动切料头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其中,塑料注塑是将熔融的塑料利用压力注进塑料制品模具中,冷却成型得到想要的各种塑料件。
在浇制模型时,框架与零件之间的结合部位称为水口,水口是热化液态的塑料与流道之间的连通口。当液态塑料冷却凝固后,流道形成了框架,框架与产品连通口处的塑料就形成了水口,在使用产品时需要将成型的产品从水口上切下。
目前,切水口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人工切水口,即在产品注塑成型后,先将产品连同框架一同脱模,脱模时框架与产品之间通过水口连接,再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将产品的水口切断,这种手工切水口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且容易因操作不恰当而损坏产品,降低了良品率。
第二种是采用传统的切水口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切水口机构包含扁顶针1’和切刀镶件2’。切刀镶件2’具有通孔20’,水口3’穿过通孔20’、与成型产品4’连接,扁顶针1’的顶端顶在水口3’与成型产品4’的连接处。切刀镶件2’的通孔20’设计为刀刃。在开模时,扁顶针1’被驱动而向上运动,此时,切刀镶件2’固定不动,因此,当扁顶针1’向上顶出成型产品4’时,切刀镶件2’将成型产品4’与水口3’切断。这种传统的切水口机构存在不足:首先,切刀镶件2’的刀刃为孔式,其加工难度较大;其次,切刀镶件2’的更换较复杂,需要拆装整套模具,不易更换和维修;再次,由于切断动作是在开模后执行,此时产品已经冷却凝固,并且水口3’的切断主要依靠的是扁顶针1’向上的力,迫使水口3’与成型产品4’分离,因此水口与产品的切断部位不平整,容易出现毛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模内自动切料头装置,其稳定性较好,不会产生残料现象,且维修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模内自动切料头装置包含油缸液压机构、顶杆、一对料头顶针、后模镶件、活动镶件、弹簧、一对切刀,油缸液压机构与顶杆连接,顶杆与活动镶件连接,活动镶件可活动地安装在后模镶件内,料头顶针、弹簧、切刀安装在活动镶件上,被活动镶件支撑。
进一步地,切刀的刀刃对准产品和料头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弹簧的一端与活动镶件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地设置在后模镶件内。
进一步地,一对切刀分别设置在弹簧的两侧。
进一步地,料头顶针位于弹簧和切刀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模内自动切料头装置在模具未打开时,也即产品具有一定温度的状况下,将产品和料头热分离,并且采用外刃口的切刀,因此,产品的切断处比较平整,不会出现残料,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图1是传统的切水口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传统切水口机构在切断水口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模内自动切料头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模内自动切料头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鸿硕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鸿硕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80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