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61744.9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9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丁祥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主分类号: | A01D46/04 | 分类号: | A01D46/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切割 存储筒 采茶 叶片 茶叶 本实用新型 驱动手柄 开合 零距离接触 茶叶叶片 尾部设置 蚊叮虫咬 透明的 茶树 放入 口部 叶茎 切割 存储 筛选 驱动 保证 | ||
一种采茶装置,其包括叶片存储筒;所述叶片存储筒口部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叶片切割片;所述叶片存储筒尾部设置有驱动手柄,所述驱动手柄与所述叶片切割片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叶片切割片开合。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有叶片切割片的叶片存储筒,不用与茶树零距离接触,防止蚊叮虫咬。采用叶片切割片对茶叶叶茎进行切割,不用手指掐摘,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还是需要采茶工对茶叶叶片进行筛选,因此保证了茶叶的品质。透明的叶片存储筒可以存储较多的茶叶,减少了采茶工将手中的茶叶放入茶筐的次数,也降低了采茶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茶装置。
背景技术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我国采茶多为人工进行,需要采茶工背着用于盛装茶叶的茶筐,而且都是用手直接去采摘,用手指掐摘茶叶。长时间的茶叶采摘对采茶工的手部会造成一定的磨损,采茶工的劳动强度也很大。同时,人工采茶,采茶工与茶树近距离接触,茶树周围的虫蚁也会对采茶工造成影响。
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机械设备进行茶叶采摘的,大大降低了采茶工的劳动强度。但是机械设备采茶无法对茶叶的品质进行筛选,无法保证茶叶的质量。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品质的茶叶采摘,机械设备无法满足要求。还是需要人工对茶叶的叶片进行筛选。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降低劳动强度,防止蚊叮虫咬的采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采茶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茶叶质量,同时降低劳动强度,防止蚊叮虫咬的采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茶装置,其包括叶片存储筒;所述叶片存储筒口部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叶片切割片;所述叶片存储筒尾部设置有驱动手柄,所述驱动手柄与所述叶片切割片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叶片切割片开合。
一种形式:所述叶片切割片为一片,与所述所述叶片存储筒口部相配合切割茶叶叶茎。
另一种形式:所述叶片切割片为多片,呈快门叶片状布置;所述驱动手柄为旋转手柄。
优选的:所述叶片存储筒为透明材质。
所述叶片存储筒直径略大于茶叶叶片宽度。
所述叶片存储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软质的单向挡条。
所述叶片存储筒尾部设置有筒盖。
所述叶片存储筒长度为80-120cm。
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有叶片切割片的叶片存储筒,不用与茶树零距离接触,防止蚊叮虫咬。采用叶片切割片对茶叶叶茎进行切割,不用手指掐摘,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还是需要采茶工对茶叶叶片进行筛选,因此保证了茶叶的品质。透明的叶片存储筒可以存储较多的茶叶,减少了采茶工将手中的茶叶放入茶筐的次数,也降低了采茶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形式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形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采茶装置,包括80cm长的透明材质叶片存储筒1;叶片存储筒1口部设置有一片叶片切割片2,叶片切割片2摆动与叶片存储筒1口部相配合切割茶叶叶茎。叶片存储筒1尾部设置有旋转手柄3,旋转手柄3与叶片切割片2相连接,驱动叶片切割片2摆动开合。叶片存储筒1直径略大于茶叶叶片宽度,叶片存储筒1筒壁上设置有软质的单向挡条4,叶片存储筒1尾部设置有筒盖5。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未经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617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辣椒采收机
- 下一篇:一种采摘柚子的剪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