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漂移的PTC发热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72143.8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0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茅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欧兰顿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0 | 分类号: | H05B3/00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江程鹏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外壳 电线 软胶套管 低漂移 焊接点 铝外壳 两端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 比较回路 基准电源 空腔结构 取样电路 传热 复合管 分压 外壁 稳压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漂移的PTC发热组件,包括陶瓷外壳,所述陶瓷外壳为空腔结构,所述陶瓷外壳内中间位置设有PTC发热片,所述PTC发热片的两端中间位置均设有焊接点,所述焊接点的一侧设有电线,所述电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陶瓷外壳的外壁,所述陶瓷外壳外套设有铝外壳,所述铝外壳的一侧设有软胶套管,所述软胶套管的一侧设有套设有所述电线的导线。有益效果:使陶瓷外壳传热陶瓷外壳达到发的目的,T1和T2组合成复合管起到调整的作用,功率通常比较大的,取样电路由R3、R4、R5分压所得基准电源由D1提供,T3作为比较回路,控制T2的B极来达到稳压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低漂移的PTC发热组件。
背景技术
PTC发热体又叫PTC加热器,采用PTC陶瓷发热元件与铝管组成。该类型PTC发热体有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的优点,是一种自动恒温、省电的电加热器。突出特点在于安全性能上,任何应用情况下均不会产生如电热管类加热器的表面“发红”现象,从而引起烫伤,火灾等安全隐患。而现有的PTC发热器的输出功率越大,供热漂移率就越大,最后导致不发热等缺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漂移的PTC发热组件,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低漂移的PTC发热组件,包括陶瓷外壳,所述陶瓷外壳为空腔结构,所述陶瓷外壳内中间位置设有PTC发热片,所述PTC发热片的两端中间位置均设有焊接点,所述焊接点的一侧设有电线,所述电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陶瓷外壳的一侧,所述陶瓷外壳外套设有铝外壳,所述铝外壳的一侧设有软胶套管,所述软胶套管的一侧设有套设于所述电线的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设有增溢模块,所述增溢模块包括输入端IN1、输入端IN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可变电阻R4、电阻R5、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二极管D、输出端OUT1和输出端OUT2,其中,所述输入端IN1的一端依次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三极管T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输入端IN2的一端依次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输出端OUT2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三极管T2的基极、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T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所述输出端OUT1的一端,所述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依次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T3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输出端OUT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T3的基极与所述可变电阻R4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外壳内与所述PTC发热片之间填充有填充料。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外壳1的外壁设有均匀分布的鳞片。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容C3均为极性电容。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所述输入端IN1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所述输出端OUT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欧兰顿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欧兰顿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2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