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送餐外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77098.5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1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牛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移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04 | 分类号: | B65D25/04;B65D55/14;B65D81/18;B65D8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0 | 代理人: | 张维东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物存放 锁体机构 锁体单元 解锁 送餐 隔板 锁体控制模块 智能控制单元 锁体锁 合围 箱盖 智能 本实用新型 供电单元 容纳空间 箱体设置 装置箱 触发 取下 环保 安全 | ||
一种智能送餐外卖装置,包括外壳、箱体与箱盖;外壳合围形成容纳空间,箱体设置在其中,箱体包括食物存放盒,食物存放盒包括隔板以及隔板合围形成的食物存放区域;食物存放盒的一侧设置锁体单元,锁体单元包括锁体控制模块、第一锁体机构、第二锁体机构,第一锁体机构还包括第一锁体锁卡,第一锁体锁卡设置在箱盖上,第二锁体机构连接食物存放盒,锁体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锁体机构的解锁从而实现所述智能送餐外卖装置箱盖的打开,控制第二锁体机构的解锁从而实现将食物存放盒从箱体上取下;所述锁体单元还连接智能控制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被触发后能够控制所述锁体单元的解锁。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环保、安全能够多次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送餐外卖装置。
背景技术
外卖一般是指将食物外送至消费者手中,而非消费者必须到商家处进食的一种用餐形式。外卖虽然古老,却延续至今。随着电话、手机、网络的普及,外卖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线外卖市场用户规模接近3亿人,2017年市场规模约为2046亿元。
目前常见的外卖形式是消费者通过用户终端,比如电脑、手机,通过在APP,诸如美团外卖、饿了么外卖等软件上进行点餐,或者通过电话沟通等其他方式联系商家进行外卖预订,商家接收到外卖预订信息后,准备食物,盛放食物,将盛放好的食物交给外卖员,由外卖员将外卖送到消费者手中。
现有的外卖餐盒在送餐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打开,不限于商家和消费者,这样就存在一定的外卖安全和卫生问题,并且在问题发生时不便追责,且,目前使用的盛放外卖食物的餐盒多为一次性餐盒,虽然方便且成本低廉,但是由于使用一次后就必须扔掉,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环保,也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保障外卖安全和卫生,在运送途中不会被打开、能够反复利用的智能送餐外卖装置。
一种智能送餐外卖装置,包括:
外壳、箱体与箱盖;所述外壳合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箱体设置在容纳空间中,其包括食物存放盒,所述食物存放盒包括隔板以及隔板合围形成的食物存放区域;所述食物存放盒的一侧设置锁体单元,所述锁体单元包括锁体控制模块、第一锁体机构、第二锁体机构,所述第一锁体机构还包括第一锁体锁卡,所述第一锁体锁卡设置在所述箱盖上,所述第二锁体机构连接所述食物存放盒,所述锁体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锁体机构的解锁从而实现所述智能送餐外卖装置箱盖的打开,控制所述第二锁体机构的解锁从而实现将食物存放盒从箱体上取下;所述锁体单元还连接控制所述智能送餐外卖装置运行的智能控制单元和为所述锁体单元与智能控制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被触发后能够控制所述锁体单元的解锁。
进一步,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合围形成第一食物存放区域,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或其他第二隔板连接,将第一食物存放区域划分为若干第二食物存放区域。
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合围成横截面为规则图形的食物存放盒,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箱盖均由聚醚砜树脂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合围成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箱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或者所述第二隔板之间通过卡槽结构拼接在一起。
进一步,智能控制单元包括能够提供通讯功能的通信模块,用于消费者信息输入的使用者操作模块和用于存储所述智能送餐外卖装置本身信息的存储模块。
进一步,所述使用者操作模块包括密码输入机构,通过该密码输入机构输入密码信息确认所述智能送餐外卖装置。
进一步,智能控制单元还包括定位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移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移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70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