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硬脊膜剪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77868.6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4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会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山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1 | 分类号: | A61B17/32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脊膜剪开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脊膜剪开器,包括第一控制手柄和第二控制手柄,所述第一控制手柄和第二控制手柄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剪刀件,所述第一控制手柄和第二控制手柄顶部的剪刀件交叉设置且连接有铰接轴,所述剪刀件的上端相离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限位滑轨,且限位滑轨上均活动设置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侧壁上均活动贯穿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远离保护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以降低被接触的脊髓、脊神经及血管组织受到损伤的可能性,且能使剪刀件自动复位,操作起来更加方便,解决了以往硬脊膜剪开器较费力、使用不便的问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脊膜剪开器。
背景技术
硬脊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形成一长筒状的硬脊膜囊。上方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续,向下在平第2骶椎高度形成一盲端,并借终丝附于尾骨。硬脊膜囊内有脑脊液、脊髓和31对脊神经根,每对脊神经根穿硬脊膜囊时被包被形成神经外膜,并与椎间孔周围的结缔组织紧密相连,起固定作用。
在临床脊髓手术中,涉及到髓内病变,往往需要我们剪开硬脊膜,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566000U的一种硬脊膜剪开器,第一剪开件的刀片部与脊髓、脊神经及血管接触,其平片状能够极大降低被接触的脊髓、脊神经及血管组织受到损伤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硬脊膜剪开器使用的安全性,但是其平片状的刀背在一开始剪硬脊膜时会十分费力,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手术的进行,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硬脊膜剪开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硬脊膜剪开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硬脊膜剪开器,包括第一控制手柄和第二控制手柄,所述第一控制手柄和第二控制手柄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剪刀件,所述第一控制手柄和第二控制手柄顶部的剪刀件交叉设置且连接有铰接轴,所述剪刀件的上端相离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限位滑轨,且限位滑轨上均活动设置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侧壁上均活动贯穿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远离保护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盘,且限位圆盘和保护板的外壁之间固定焊接有第一拉伸弹簧,所述第一拉伸弹簧环绕卡杆的外壁设置,所述第一控制手柄靠近第二控制手柄的一侧外壁上水平连接有压力筒,所述压力筒为圆柱体状中空结构,且压力筒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远离压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杆,且压力杆远离限位盘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控制手柄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剪刀件的侧壁上均贯穿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孔径和卡杆的杆径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剪刀件的侧壁之间固定焊接有第二拉伸弹簧。
优选的,所述压力筒靠近第二控制手柄的一侧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孔径与压力杆的杆径大小相适配,且圆孔的孔径小于限位盘的直径大小。
优选的,所述保护板和剪刀件均为不锈钢材质组成,且保护板的侧面呈U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保护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且移动装置活动设置于限位滑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限位滑轨、保护板、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限位圆盘、卡杆和第一拉伸弹簧的设计,可以降低被接触的脊髓、脊神经及血管组织受到损伤的可能性,并通过控制保护板方便剪开硬脊膜,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2、通过第二拉伸弹簧、压力筒、压力弹簧、限位盘和压力杆的设计,医生在使用时只需控制两个手柄靠拢即可,利用压力弹簧和第二拉伸弹簧使剪刀件自动复位,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山医学院,未经泰山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78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贴纸机
- 下一篇:门诊科用吊挂式输液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