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绿藻围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78813.7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2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宋伟;韩红宾;王宗灵;范士亮;张学雷;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军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进水管 出水管 池体 绿藻 连通 出水组件 进水组件 围隔装置 分流管 控制阀 网框 本实用新型 池体侧壁 池体上部 平行设置 水体环境 上端 进水泵 外部 侧壁 贴合 悬置 体内 水面 观察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藻围隔装置,包括池体、培养网框、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主进水管和多根分流管,所述主进水管设置在池体一侧壁的上端,其与外部进水泵连通,多根分流管贴合池体侧壁平行设置,其一端与主进水管连通,另一端悬置在池体上部;所述出水组件包括出水管和控制阀,所述出水管设置在与主进水管所在侧壁对应的池体另一侧壁的底部,所述出水管与池体连通,所述控制阀设置在出水管上;所述培养网框放置在池体内。其可准确模拟外部水体环境,便于绿藻的培养和观察分析,大大减少实验人员水面操作的频率,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藻围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研究绿藻的生长和生理特征,往往采用在外部水体(海面)设置拦网,进行绿藻的人工培养和观察分析,这种方式需要实验人员频繁在水面上进行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船体本身也会对拦网产生影响,影响实验的观测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藻围隔装置,其可准确模拟外部水体环境,便于绿藻的培养和观察分析,大大减少实验人员水面操作的频率,更加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绿藻围隔装置,包括池体、培养网框、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主进水管和多根分流管,所述主进水管设置在池体一侧壁的上端,其与外部进水泵连通,多根分流管贴合池体侧壁平行设置,其一端与主进水管连通,另一端悬置在池体上部;所述出水组件包括出水管和控制阀,所述出水管设置在与主进水管所在侧壁对应的池体另一侧壁的底部,所述出水管与池体连通,所述控制阀设置在出水管上;所述培养网框放置在池体内。
优选的,所述分流管的悬置端均为斜切口。
优选的,所述池体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与侧壁之间形成固定孔,所述培养网框包括支架以及包裹在支架上的网纱,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固定孔对应的挂钩。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为刚性中空管,所述出水管的内径不小于主进水管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出水组件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出水管连通。
优选的,靠近出水管的池体侧壁上还设置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通过管道与排水管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呈对角线设置,更加有助于池体内水体的替换,且多根分流管贴合池体侧壁进行供水,最大限度减少了进水时水流对池体内水体的影响,保证池体内水体环境与外部水体环境一致,准确模拟外部水体环境,便于绿藻的培养和观察分析,大大减少实验人员水面操作的频率,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绿藻围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培养网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池体、11为出水管、12为控制阀、13为排水管、14为溢流孔、15为管道、2为培养网框、21为支架、22为网纱、23为挂钩、31为主进水管、32为分流管、4为固定条、41为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88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酒煎酒罐
- 下一篇:一种基因检测用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