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灯用反光机构以及汽车位置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1261.5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4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辛忠华;季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3/30 | 分类号: | F21S43/30;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刘洋 |
地址: | 213022 江苏省常州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光部 车灯 反光机构 装饰框 汽车位置 反光齿 固定部 固定耳 折弯区 本实用新型 光学反射 均匀布置 匹配 美观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灯技术领域,一种车灯用反光机构以及汽车位置灯,包括固定部和反光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与车灯主装饰框的外表面匹配的折弯区和与车灯主装饰框连接的固定耳;所述反光部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反光齿,所述反光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折弯区,所述反光部的左侧固定连接固定耳,通过设置反光齿,并将反光机构固定在主装饰框的两侧,从而不仅保证了美观,而且实现了很好的光学反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灯技术领域,一种车灯用反光机构以及汽车位置灯。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日益完善的交通条件,让更多的人选择汽车作为出行工具。这就促使了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销量逐年递增,同时也加剧了汽车行业间的竞争。车灯作为汽车身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照明及传递信号的作用,它不仅使车身更加美观,更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证。如何在保证车灯性能满足法规和安装要求的同时促进车灯整体外观的和谐统一,是车灯设计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消费者审美品味的不断提升,也使得汽车之眼-车灯成为汽车市场占有率的最佳操盘手。
在当前的市场中,为了满足法规和安全的需要,车灯上的光学面主要依靠两部分来完成对车灯功能的反射。这两部分分别是:1、整体反射镜;2、车灯灯壳上的局部反射光学花纹作为辅助。受法规要求的限制,辅助光学花纹的位置和形状的可调余地很小,不止形状通常为不甚美观的齿痕状,位置也常常放在靠近光源即灯壳透镜的正面可视区域。故而,辅助光学花纹在灯壳透镜上的外露和不协调总是遭到主机厂的诟病,更会影响消费者对于汽车整体的观感和购买欲。
位置灯的光学法规要求满足车身内侧45度,车身外侧80度的照射要求。这要求位置灯光源及其反射面需要足够地靠前。在某车灯中,因为造型限制,位置灯装置安装位置过深,仅凭反射镜无法使位置灯功能完全满足光学法规要求。如果在灯壳上增加光学花纹势必造成车灯外观的不良。而如果在主装饰框上增加光学花纹,由于装饰框是黑色零件,光学花纹添加其上无法很好的实现光学反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由于装饰框是黑色零件,虽然在主装饰框上增加辅助光学花纹,但是无法很好的实现光学反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灯用反光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灯用反光机构,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与车灯主装饰框的外表面匹配的折弯区和与车灯主装饰框连接的固定耳;
和反光部,所述反光部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反光齿,
所述反光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折弯区,所述反光部的左侧固定连接固定耳。
为了保证固定稳固,所述固定耳上远离反光部的端部上设有固定孔。
一种汽车位置灯,包括上述的车灯用反光机构,还包括光源、反光镜、主装饰框和固定壳,所述反光镜固定在固定壳的内表面上,所述光源依次穿过固定壳和反光镜并与固定壳固定连接,所述主装饰框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固定耳连接,所述主装饰框与固定壳连接。
为了保证固定的稳定性,所述连接部与固定耳通过热熔的方式固定。
为了更好的反光,所述固定壳与主装饰框连接的四周设有用于反光的齿痕。
为了更好的反光,所述反光镜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反光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车灯用反光机构,通过设置反光齿,并将反光机构固定在主装饰框的两侧,从而不仅保证了美观,而且实现了很好的光学反射;
提供了一种汽车位置灯,通过将反光机构固定在主装饰框的两侧,从而不仅保证了美观,而且实现了很好的光学反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未经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12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