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电阻率的屏蔽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4584.X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4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韩柏;高鑫;常佳鑫;王健宇;吕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7/08 | 分类号: | G01R27/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曹徐婷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圆柱 电极 环形电极 下电极 地线接头 箱体下部 高阻计 本实用新型 测量电阻率 待测材料 高压电源 升降机构 箱体上部 屏蔽箱 金属圆柱形 安装方便 高度可调 接头连接 连接紧密 屏蔽效果 上下移动 间隔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电阻率的屏蔽箱装置,包括:由金属圆柱箱体上部和金属圆柱箱体下部组成的金属圆柱形箱体,金属圆柱箱体上部设有高压电源接头,金属圆柱箱体下部设有高阻计接头和地线接头,金属圆柱箱体下部内设有圆柱上电极、圆柱下电极和升降机构,且在圆柱上电极的外侧间隔套设有环形电极,待测材料置于圆柱上电极、环形电极与圆柱下电极之间,圆柱上电极与高压电源接头连接,环形电极与高阻计接头或地线接头连接,圆柱下电极与高阻计接头或地线接头连接;升降机构带动圆柱上电极、环形电极、待测材料和圆柱下电极同步实现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高度可调、连接紧密、屏蔽效果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绝缘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电阻率的屏蔽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测薄膜合材料电阻率的装置通常选择二电极系统,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其电阻率,复合材料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两圆柱电极,通过对待测试样施加直流电压,然后采集通过试样的电流值。由于通过复合材料的电流非常小,精度要求高,通常在10-9~10-12A。因此对测量装置的抗干扰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传统的测试装置简易,连接不稳定,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抗干扰性能强、可升降调节待测材料高度的测量电阻率的屏蔽箱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测量电阻率的屏蔽箱装置,包括:金属圆柱形箱体,所述金属圆柱形箱体由金属圆柱箱体上部和金属圆柱箱体下部两部分组成,在金属圆柱箱体上部侧壁上设有高压电源接头,在金属圆柱箱体下部侧壁上设有高阻计接头和地线接头,在金属圆柱箱体下部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圆柱上电极、圆柱下电极和升降机构,且在圆柱上电极的外侧间隔套设有环形电极,待测材料置于圆柱上电极、环形电极与圆柱下电极之间,圆柱上电极与高压电源接头连接,环形电极与高阻计接头或地线接头连接,圆柱下电极与高阻计接头或地线接头连接;升降机构带动圆柱上电极、环形电极、待测材料和圆柱下电极同步实现上下移动,且圆柱上电极、环形电极、待测材料、圆柱下电极和升降机构为同轴设置。
优选地,在圆柱下电极与升降机构之间固定设有环氧板。
优选地,所述高压电源接头、高阻计接头和地线接头均采用BNC接头。
优选地,在金属圆柱箱体下部上设有与金属圆柱箱体上部连接的EMI铍铜弹片。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为手动升降台,手动升降台包括上面板、下面板、X型可折叠支撑杆、调节螺杆和手轮,上面板与下面板通过X型可折叠支撑杆连接,且X型可折叠支撑杆上部一端与上面板为铰接,另一端为滑动连接;X型可折叠支撑杆下部一端与下面板为铰接,另一端为滑动连接,所述X型可折叠支撑杆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且两个X型可折叠支撑杆之间设有水平连接板,调节螺杆通过固定座固定在下面板上,且调节螺杆一端穿过固定座与手轮连接,另一端垂直穿过连接板,且调节螺杆与固定座和连接板均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金属圆柱箱体下部内设置升降机构,通过手动调整待测材料的高度使其与金属圆柱形箱体间的距离符合测试标准,同时防止直流高压施加在待测材料上时发生放电现象。
2、由于金属圆柱形箱体由金属圆柱箱体上部和金属圆柱箱体下部两部分组成,为了金属圆柱箱体上部和金属圆柱箱体下部闭合时的连接更加紧密,构成一个整体,在金属圆柱箱体下部与金属圆柱箱体上部的连接处具有EMI铍铜弹片,增强屏蔽效果。
3、在测试时,由于通过待测试样的电流极小,并且外界干扰对其数值影响很大,为此,在金属下电极与升降机构之间设置环氧板,通过环氧板可以使微小的电流无损失的进入高阻计,提高检测准确性。
4、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高度可调、连接紧密、屏蔽效果好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4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