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信息安全数据采集的警口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9754.3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8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黄炜路;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02;H04L12/93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行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53 | 代理人: | 杨贤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路处理板 主控交换板 交换背板 设备及系统 光分路器 数据采集 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技术 系统配置管理 本实用新型 保证系统 公有数据 交换容量 开放环境 流量接入 数据整合 数据资源 私有数据 网管接口 协议处理 用户提供 电连接 输出端 输入端 输出 交换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用于信息安全数据采集的警口设备及系统,该系统包括警口设备和光分路器,警口设备包括线路处理板、主控交换板和交换背板,交换背板分别与线路处理板和主控交换板电连接,线路处理板负责流量接入和输出,主控交换板实现交换、协议处理、系统配置管理、网管接口等功能,交换背板保证系统运行所需的足够的交换容量,光分路器分别设置于警口设备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将公有数据与私有数据区分开,保证数据整合利用率,实现数据资源有效利用,为用户提供良好开放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信息安全数据采集的警口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信息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严峻,迫切需要不断提升互联网信息安全数据采集能力。
网络空间虚拟、匿名、受众广、传播快的特点,无形之中为挑战互联网信息安全提供了巨大帮助,据统计,当下世界破坏信息安全活动90%以上通过网络组织或发生在网络领域。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球局势明显紧张升级,破坏信息安全的趋势愈演愈烈,上述情况与新兴网络技术也严重威胁了运营商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我国信息安全进入了更加严峻复杂的新阶段。
警口设备是一种用于保障用户系统接收数据的安全性的设备,针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为了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全国运营商已建成互联网国际出口系统、移动互联网系统、互联网节点系统等,配合下游的警口设备对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进行保障。但是警口设备部署后与实际运行效果综合反馈结果看,目前的警口设备目前面临如下问题:
1、发现难:非法信息隐藏在海量的互联网中,承载渠道多种多样,有公有协议、有音视频、有私有协议等;目前的警口设备存在节点分散问题,监测信息挂一漏万,数据碎片化和零散化显著加大了监测难度;
2、重复多:针对不同客户的特定需求,运营商建设的不同用户的信息安全系统,这些信息安全系统存在资源重复投入、功能雷同的特点,对于资金、空间、能源、人员未能有效利用,而现有的警口设备未能针对该问题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满足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技术规范功能和性能要求,提升非法信息的监测能力,实现重点目标重点监测、互联网网络空间掌控,提升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社会稳定、人民人身财产安全等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二)技术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信息安全数据采集的警口设备,包括:
设备框架,其设置有多个槽位;
线路处理板,其安装于所述设备框架的槽位内,所述线路处理板包括网络处理器、ASIC芯片和第一CPU,所述网络处理器、所述ASIC芯片和所述第一CPU 互相之间电连接,所述线路处理板还具有至少一个100GE接口和/或至少一个 10GE接口;
主控交换板,其安装于所述设备框架的槽位内,所述主控交换板包括第二 CPU、板间通信模块、时钟模块、监控模块和网管模块,其中,所述第二CPU、所述板间通信模块、所述时钟模块、所述监控模块和所述网管模块之间电连接,所述网管模块与网管系统电连接;
交换背板,其安装于所述设备框架内,所述交换背板分别与所述线路处理板和所述主控交换板电连接;
电源模块,其安装于所述设备框架内,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线路处理板、所述主控交换板和所述交换背板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100GE接口和所述10GE接口为光纤接口,所述线路处理板还包括光纤收发器,所述光纤收发器与所述100GE接口和所述 10GE接口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线路处理板具有XAUI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97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件使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