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路热管的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2247.5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5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赵雅楠;荀玉强;卫铃佼;梁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路热管 蒸发器 毛细结构 本实用新型 储液器 隔热件 漏热 轴向 蒸发器供液 表面液体 传热路径 传热效率 紧凑结构 壳体连接 壳体 热阻 加热 连通 体内 外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路热管领域,公开了一种回路热管的蒸发器,其包括:壳体;毛细结构,位于所述壳体内;储液器,与所述毛细结构连通;以及隔热件,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的外部,并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路热管的蒸发器,保持原有蒸发器的紧凑结构的同时,利用隔热件延长了轴向漏热的传热路径,使轴向热阻大大增加,有效降低了轴向导热漏热,使更多的热量用于加热毛细结构表面液体发生相变,保证蒸发器供液更加连续和稳定,使回路热管传热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路热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回路热管的蒸发器。
背景技术
回路热管是一种利用工作介质发生气液相变进行高效传热的热控设备,它主要包括蒸发器、冷凝器、气体管路、液体管路,通过气体管路、液体管路将蒸发器和冷凝器进行连接,组成封闭回路,与传统热管相比,其毛细结构仅存在于蒸发器内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柔性金属薄壁管连接,工质流经金属薄壁管能够获得更小的流动阻力,并且能更好地在冷源与热源之间进行柔性连接,更有利于实现远距离传热、隔离振动和电磁干扰等,而且气液工质分别沿着不同路径流动,避免发生流动携带问题,因此传热效率更高,在航天、超导、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蒸发器运行稳定性,通常在蒸发器与液体管路中间设置储液器,储液器用于存储过量的液体工质,虽然通过储液器对轴向漏热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使蒸发器运行更加连续、稳定,但是由于储液器与蒸发器紧密相连,蒸发器的轴向漏热会不断向储液器传递,导致储液器内液体蒸发,气体含量增加,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升高,从而使回路热管冷热两端的传热温差增大,传热效率降低。现有技术为了降低轴向漏热,通常会增加蒸发器轴向长度,使加热区域与储液器之间的距离增大,然而这样会导致蒸发器外形结构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路热管的蒸发器,解决现有蒸发器因对储液器轴向漏热造成的传热效率降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路热管的蒸发器,其包括壳体;毛细结构,位于所述壳体内;储液器,与所述毛细结构连通;以及隔热件,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的外部,并且与所述壳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热件的内壁面与所述储液器的外壁面之间设有间隙,形成空间。
优选地,所述毛细结构呈一端封闭的筒状,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回路热管的液体管路经过所述毛细结构的开口端伸至所述毛细结构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壳体、所述储液器以及所述隔热件均为筒状,均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储液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毛细结构的开口端连接,所述隔热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液器的第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的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与所述隔热件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还包括:第一端盖,将所述储液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隔热件的第一端封闭;第二端盖,将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封闭。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设有进液口,回路热管的液体管路穿过所述进液口伸至所述毛细结构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毛细结构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接触,所述壳体的内周面设有槽道。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毛细结构的封闭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端盖设有出气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毛细结构的封闭端接触,所述空间与所述槽道连通,所述隔热件设有与所述空间连通的出气口。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2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