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量回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7964.7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2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兴来;郭俊杰;曾志新;张凯;钟灵贵;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8D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隔热层 换热器 换热通道 控制阀 换热 热量回收器 气流通道 通道连通 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 热回收装置 冷却介质 排气余热 汽车领域 热量需求 换热量 可调节 冷却液 气流量 阀门 管壁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热量回收器,包括排气管、换热器、隔热层和控制阀,隔热层套于排气管上,换热器套于排气管上并位于隔热层之外,换热器与隔热层之间形成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通过第一通道连通排气管的气流通道的一端,换热通道通过第二通道连通排气管的气流通道的另一端,控制阀的阀门设于排气管上并能调节流经换热通道的气流量;解决了现有可调节热量的热回收装置在不需要热量时冷却液仍然换走一部分排气余热的问题,在排气管外套设隔热层,避免气流的热量直接经排气管的整个管壁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配合控制阀对流量的控制,不需要换热时,换热器内的冷却介质尽可能少的换热,需要换热时,能够根据热量需求改变换热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热量回收器。
背景技术
在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法规部门要求燃油车尽可能少的排放尾气、提高热效率,但是内燃机的热效率目前已经到达瓶颈,再想有进一步的显著提升非常困难。减少尾气排放与发动机热效率息息相关,热效率得不到显著提升,减少尾气排放就存在较大的困难。尾气排出发动机的同时带走大量的热量(高达30%),若能将这部分热量回收加以利用,如用于发电、暖机、加热电池等,将减少发动机符合,达到节约能源、间接提升发动机热效率的目的。
目前大部分车型上都无排气热回收装置;一部分汽车的热回收装置不能调节回收热量的多少,需要热量时连通,不需要时切断,不能很好的根据需要实时调节;一部分汽车的热回收装置可调节热量多少,但是其气流通道与冷却液通道之间是没有隔热层的,在不需要热量时冷却液仍然换走一部分排气余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气流通道使用单独的管路设计,换热器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可调节热量的热回收装置在不需要热量时冷却液仍然换走一部分排气余热的问题,提供一种热量回收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量回收器,包括排气管、换热器、隔热层和控制阀,所述隔热层套设于所述排气管上,所述换热器套设于所述排气管上并位于所述隔热层之外,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隔热层之间形成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通过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排气管的气流通道的一端,所述换热通道通过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排气管的气流通道的另一端,所述控制阀的阀门设于所述排气管上并用于调节流经所述换热通道的气流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量回收器,设置了隔热层,避免气流的热量直接经排气管的整个管壁快速进入换热通道而导致换热器内的冷却介质温度升高,隔热层与控制阀配合作用,不需要换热时,控制阀的阀门关闭,排气管的气流基本都直接从其气流通道排出,使得换热器内的冷却介质尽可能少的换热,需要换热时,根据热量需求调节阀门开度即可调节流经换热通道的气流量,进而实现根据需要改变换热量;排气管、隔热层和换热器套设,减少了独立换热通道的设置,节约材料,利于热量回收器的结构简化、小型化和轻量化。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包括设于所述排气管的前端的周壁上的前通孔,所述第二通道包括设于所述排气管的后端的周壁上的后通孔,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前通孔和所述后通孔之间。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包括阀门开关控制器、旋转轴和所述阀门,所述排气管、所述隔热层和所述换热器上均设有旋转轴安装孔,所述旋转轴穿设于各所述旋转轴安装孔,所述阀门置于所述排气管内并固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阀门开关控制器设于所述换热器上并连接所述旋转轴。
可选地,所述阀门邻近所述第一通道的进气侧。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密封连接的换热器内壳和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内壳与所述换热器外壳之间形成有冷却介质流道,所述换热器外壳上设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所述换热器内壳的两端整圈密封连接于所述排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79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商业用冷热电联供用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密封型节能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