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沉井及逆作内模支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1613.9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0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逄迪;齐晓力;董清崇;王义全;陶义;杨宏友;闫弘宇;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0 | 分类号: | E04G23/00;E04G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湘舟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节点 钢管 内模 竖井 内模支设装置 本实用新型 一端连接 沉井 筒体 筒体外侧壁 沿圆周方向 轴心线垂直 均匀间隔 竖井中心 中心对称 节筒体 模板架 圈连接 投入量 支撑架 轴心线 搭设 多圈 | ||
1.沉井及逆作内模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竖井中心的至少一节筒体,所述筒体外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多圈连接节点,每圈连接节点中包括偶数个均匀间隔布置的连接节点;
在关于所述筒体的中心对称的一对所述连接节点上,第一连接节点连接至用于支设内模的第一钢管的一端,第二连接节点连接至用于支设内模的第二钢管的一端,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轴心线均与所述筒体的轴心线垂直;
所述第一钢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竖井第一侧的内模,所述第二钢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竖井第二侧的内模,竖井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及逆作内模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均通过顶丝连接至对应的所述内模;
所述顶丝与所述第一钢管之间活动连接,二者之间的接触长度可调;
所述顶丝与所述第二钢管之间活动连接,二者之间的接触长度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井及逆作内模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两节以上,相邻筒体之间通过多个沿筒体内圆周布设的卡扣进行防窜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井及逆作内模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为设于所述筒体上端的吊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井及逆作内模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为四个,均匀安装于所述筒体上端的内壁上,吊耳与筒体的内壁为线接触;
各所述吊耳的所在平面为第一平面,吊耳与筒体的接触线处的切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及逆作内模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壁厚50mm的Q235钢管,内直径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及逆作内模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的长度为50mm,相邻连接节点间距70mm;
各节所述筒体上,最上一圈和最下一圈连接节点距筒体端部的距离为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16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修用墙皮铲除装置
- 下一篇:能够提升窗下墙热工性能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