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3303.0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4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光;杨伸其;陈前;柳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口 送风部件 壳体 液体加热容器 导风通道 冷却装置 内胆 送风 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 安装空间 空气流动 容器主体 出风口 进风口 气流量 散热 覆盖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冷却装置,壳体与内胆之间形成导风通道,且壳体上开设有与导风通道相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中的一个为进风口,另一个为出风口;冷却装置包括送风部件,送风部件设置在第一通风口处,并位于壳体的外侧,能够促进第一通风口处的空气流动,以增加流经导风通道的气流量。该液体加热容器,利用流动的空气来与内胆中的液体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了液体的散热速度;且送风部件设置在壳体的外侧,由于安装空间更大,能够增加送风部件的尺寸,从而提高其送风效果,也能够增加其送风覆盖面积,以便于根据需要合理布置第一通风口的位置及大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液体加热容器如电热水瓶,越来越受到普通家庭的喜爱。但是,由于电热水瓶等液体加热容器将水煮沸或者加热后,温度非常高,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等待放置一段时间,待开水自然冷却到一定温度后才能饮用,因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部分电热水瓶还设置了保温结构,导致散热效果更差,降温时间更长,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包括内胆和套设在所述内胆外侧的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导风通道,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导风通道相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中的一个为进风口,另一个为出风口;和冷却装置,包括送风部件,所述送风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口处,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能够促进所述第一通风口处的空气流动,以增加流经所述导风通道的气流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在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并相应增设冷却装置,使得内胆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形成了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导风通道,因而可以利用流动的空气来与内胆中的液体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了内胆中的液体与外界的热对流,进而提高了液体的散热速度,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送风部件设置在壳体的外侧,相较于设置在壳体内侧的技术方案而言,由于安装空间更大,且不受壳体内部结构及空间的限制和影响,因而便于装配,且能够增加送风部件的尺寸,从而提高其送风效果,也能够增加其送风覆盖面积,以便于根据需要合理布置第一通风口的位置及大小,从而优化产品的结构及性能。
具体地,当需要对内胆中的液体进行冷却降温时,启动送风部件,当送风部件用于促进第一通风口处的空气向外流动时,则第二通风口为进风口,第一通风口为出风口,外界的冷空气由第二通风口处被吸入导风通道内,在导风通道内与内胆相接触,吸收内胆及液体的热量而变成热空气,到达第一通风口处时被送风部件吹出,从而利用风冷的方式对内胆中的液体起到了有效的降温作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当送风部件用于促进第一通风口处的空气向内流动时,则第二通风口为出风口,第一通风口为进风口,外界的冷空气由第一通风口处被吸入导风通道内,在导风通道内与内胆接触,吸收内胆及液体的热量而变成热空气,到达第二通风口处时排出;且风冷降温的方式不与液体直接接触,因而更加安全卫生,成本也相对较低。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保护罩,罩设所述送风部件上,并覆盖所述第一通风口,且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连通的送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33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