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钎探点放线的简单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3703.1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1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范小青;李鲁黑;吴越;赵玉强;刘纪锋;蒋钦锋;李传宝;何正超;姜喜林;许文虎;冯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地址: | 44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钎探点 放线 绕线柱 支撑柱 线绳 等分机构 固定机构 简单工具 本实用新型 竖直固定 轴线重合 基坑 绳套 缠绕 | ||
一种用于钎探点放线的简单工具,包括等分机构、放线固定机构,等分机构包括绕线柱,绕线柱分左右两个竖直固定,两绕线柱之间的间距与钎探点间距相同,线绳来回缠绕在绕线柱上且位于绕线柱处的线绳上带有标记;所述放线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分左右两个布置在基坑内且支撑柱之间形成的直线与钎探点的轴线重合,线绳展开后两端通过绳套固定在支撑柱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钎探点放线的简单工具,通过设置等分机构、放线固定机构,可提高钎探点放点效率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钎探点放线,尤其是用于建筑行业基坑钎探点放线定位,可反复使用。
背景技术
在建筑基础施工基坑开挖之后,往往需要做钎探,钎探点间距一般为2米,假设一个5万平方米的基坑,大约需要布置12500个钎探点,行业内技术人员必须先按照钎探点设计图把钎探位置放测出来,交底给工人去打钎探,传统方法采用拉钢尺按照刻度来放钎探点,由于工作量巨大,效率较低,且容易看错刻度,失误率较高,也有步量撒点的方法,但其精度较差,一直也没有什么更高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钎探点放线的简单工具,能够快速精准进行钎探点的布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钎探点放线的简单工具,包括等分机构、放线固定机构,等分机构包括绕线柱,绕线柱分左右两个固定,两绕线柱之间的间距与钎探点间距相同,线绳来回缠绕在绕线柱上且位于绕线柱处的线绳上带有标记;所述放线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分左右两个布置在基坑内且支撑柱之间形成的直线与钎探点的轴线重合,线绳展开后两端通过绳套固定在支撑柱上。
所述绕线柱、支撑柱采用木棍或塑料管或钢筋制成。
所述线绳长约30m-50 m。
所述标记采用红色喷漆直接喷涂而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钎探点放线的简单工具,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工具利用现场现有的材料制成,成本低且制作方便。
2)、通过等分机构可对线绳进行N等分,在标记后可获得等间隔分布的线绳,然后将线绳与钎探点的轴线重合并拉直,使得标记点与钎探点投影重合,这样可快速精准进行布置钎探点。
3)、该工具可重复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等分机构的简易结构示意图(第一种)。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线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等分机构的简易结构示意图(第二种)。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等分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第二种)。
图中:绕线柱1,线绳2,标记3,支撑柱4,钎探点5,定位槽6,支撑板7,滑块8,滑槽9,丝杆10,电机1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钎探点放线的简单工具,包括等分机构、放线固定机构。等分机构包括绕线柱1,绕线柱1分左右两个固定,两绕线柱1之间的间距与钎探点间距相同,线绳2来回缠绕在绕线柱1上且位于绕线柱1处的线绳2上带有红色喷漆标记3;所述放线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柱4,支撑柱4分左右两个布置在基坑内且支撑柱4之间形成的直线与钎探点的轴线重合,线绳2展开后两端通过绳套固定在支撑柱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3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