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箱固定架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5973.6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7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鲁文云;乔虹;祝思敏;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67 | 分类号: | B60K15/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 安装板 固定部 固定架 油箱 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 相对两侧 加强板 加强筋 连接部垂直 倾斜连接 加强纹 稳固性 引导角 折弯处 折弯 匹配 汽车 变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箱固定架,包括安装板、以及两个分别设于安装板相对两侧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及安装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折弯边,安装支架包括一第一承载部,第一承载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一承载部倾斜连接以形成一引导角,第一承载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一第一加强纹,连接部的末端设有一与连接部垂直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一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折弯处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加强筋,两个加强筋的形状相匹配,安装板包括一第二承载部,第二承载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固定部,该油箱固定架稳固性高,不易发生变形。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含该油箱固定架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箱固定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法规对于车辆的污染排放控制也越加严格,最新国六出版IV型试验中,单车碳氢蒸发排放由之前的2g/test降至0.7g/48h;其中由于碳氢蒸发排放燃油系统贡献最大,故此,需要对燃油系统的碳氢蒸发排放进行严格控制。
油箱作为燃油系统碳氢蒸发排放的重要装置,为了满足国六法规,混合动力汽车将采用高压油箱系统,然而普通油箱质量较重,为了减重,大部分车型会采用塑料高压油箱,以使油箱内保持一定的系统压力。
然而现有技术中,目前常用的油箱内的油泵通常安装于油箱的中心位置,且固定时通常是将油箱放置在两条钢带上并进行固定,因此当高压油箱内部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且油泵装配有预紧力时,会引起油箱底面变形,最终导致油泵储油桶和法兰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用于固定油箱的油箱固定架,以及使用该油箱固定架的汽车,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油箱固定架,包括安装板、以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板相对两侧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及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折弯边,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一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倾斜连接以形成一引导角,所述引导角用于对所述连接部进行导向,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一第一加强纹,所述连接部的末端设有一与所述连接部垂直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一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折弯处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加强筋,两个所述加强筋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安装板包括一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固定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箱固定架,通过设置的所述安装板及所述安装支架,当需要使用所述油箱固定架时,将两个所述安装支架分别于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将所需固定装置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及所述安装板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安装支架与所需固定装置的相对两侧相卡合,由于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安装板配合作用,增大了所述油箱固定架与油箱的接触面积,同时能够使油箱的底部受力均衡,因此可以避免由于油箱底面变形,而导致油泵储油桶和法兰失效;设于所述安装支架及所述安装板相对两侧的折弯边与所述安装支架及所述安装板相互配合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了所述油箱固定架的整体强度与可靠性;所述加强纹、所述加强板及所述加强筋,以使所述安装支架强度即稳定性都得以提升,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及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分别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及螺栓孔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及所述安装板配合作用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折弯边朝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的截面呈几字形,且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夹角范围为10°~12°。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固定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侧表面固定连接的防护板及加强组件,所述防护板与所述加强组件相对设置,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连接部上的固定板及卡合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相枢接的转板,所述转板的末端通过一卡簧与所述卡合板相卡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59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