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肘关节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7672.7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0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杨航;姚黎清;杨磊;李咏梅;唐梅;张敬学;李旺祥;张春军;张瑜;陈艳华;李彦南;叶婷;缪亚萍;何影;陈禹彤;韩磊;李正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10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板 卡槽 转轴 肘关节 通孔 支具 本实用新型 臂托 齿盘 卡接 转动 啮合 前臂 关节僵硬 螺杆调节 螺纹孔螺 拧紧螺杆 转动连接 接螺杆 螺纹孔 垫片 可调 螺杆 牵拉 上臂 压向 轴向 关节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肘关节支具,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上设有转轴,第二支板上设有通孔,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通过转轴和通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相近的侧面上均设有齿盘,且二者的齿盘可相互啮合;所述转轴沿轴向设有螺纹孔,螺纹孔螺接螺杆;拧紧螺杆时,螺杆通过套设在其上的垫片将第二支板压向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远离转轴的端部开设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板远离通孔的端部开设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内部紧密卡接前臂臂托,所述第二卡槽内紧密卡接上臂臂托。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调节肘关节支具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的转动,按照需求转动相应的角度,可以实现对关节有效牵拉应力的可调,以避免关节僵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肘关节支具。
背景技术
一个正常的关节往往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正常的动力系统,包括互相对抗和平衡的肌肉群;(2)关节稳定系统,包括正常的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稳定结构,如侧副韧带和关节囊;(3)满足正常生活的活动度。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打破了以上3个平衡,往往继发于原发性肘关节创伤以及外科手术后新的软组织损伤,再加之手术后固定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软组织固定和骨化性肌炎形成。肘关节僵硬可分为关节内和关节外,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挛缩可累及关节囊及韧带结构或周围肌肉。短期内通过功能锻炼可以有较明显改善,长期效果不佳。异位骨化形成的骨块可形成骨桥通过关节,或在关节囊内形成骨化,或在跨过关节的肌肉组织内形成骨化。
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术后固定时>4周,在面对复杂骨折时,比较保守片面认为固定时间越长对骨折愈合越有利,而忽略了关节功能的恢复;(2)关节面复位不良,尤其是复杂肱骨髁骨折,其中主要包括肱骨滑车的重建和尺骨冠状突的复位,由于复位不良导致骨性阻挡,进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3)形成于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是继发性骨性阻挡严重影响关节活动;(4)关节囊挛缩往往继发于长时间的关节固定,关节内手术暴露;(5)肘关节脱位复位不良,由于复位不良导致鹰嘴窝纤维结缔组织和瘢痕形成,使僵硬进一步发展;(6)广泛的暴露损伤周围肌肉,加重关节周围动力系统的失效,丧失关节活动的原动力,加速关节的僵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肘关节支具,具有能够辅助肘关节骨折术后恢复、避免出现关节僵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肘关节支具,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上设有转轴,第二支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通过转轴和通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相近的侧面上均设有齿盘,且二者的齿盘可相互啮合;所述转轴沿轴向设有螺纹孔,螺纹孔螺接螺杆;拧紧螺杆时,螺杆通过套设在其上的垫片将第二支板压向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远离转轴的端部开设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板远离通孔的端部开设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内部紧密卡接前臂臂托,所述第二卡槽内紧密卡接上臂臂托。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齿盘调节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角度时,两块支板之间最小的相对转动的角度在1-5°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螺杆调节肘关节支具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的转动,按照需求转动相应的角度,可以实现对关节有效牵拉应力的可调,以避免关节僵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板;2、第二支板;3、转轴;4、通孔;5、齿盘;6、螺纹孔;7、螺杆;8、垫片;9、第一卡槽;10、第二卡槽11、前臂臂托;12、上臂臂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7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髋部术后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骨科治疗用骨裂咬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