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送入隔水导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9344.0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1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杜明锋;王喜杰;何福耀;黄召;王涛;严维锋;曹磊;肖乔刚;田继宏;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玥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水管 自升式平台 中心管 隔水导管 盖板 外管 外筒 送入 本实用新型 固井作业 接头外筒 内部设置 送入工具 装置本体 内管柱 排气阀 双卡簧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送入隔水导管装置,由装置本体构成,所述装置包括中心管、顶部带接头外筒和隔水管,所述外筒接头上设置有带排气阀的盖板;所述外管内部设置有两端带接头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顶部伸出外筒的盖板,所述外管通过双卡簧扣与所述隔水管之间连接,该装置既能实现传统自升式平台隔水管送入工具的取送隔水管功能,又能连接内管柱实现表层隔水管固井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涉及采油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送入隔水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升式平台隔水导管固井采用内管插入的方法进行固井。内管柱插入法固井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插入头插入困难以及插入后密封失效等情况,内管柱固井还需要在钻杆上添加2扶正器,拆卸2个扶正器大概需要花费1.5h;且如果下入过程中有遇阻等情况,只能就地固井这样给下一开作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随着勘探力度和难度的增加可能以后的井表层隔水管下入会更深,这样可能在固井或者打通期间出现憋压等现象,采用传统插入法固井,如果出现憋压就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插入密封、节省传统内管柱固井装卸扶正器时间、隔水管下入不到位以及憋压等情况,有必要设计研究一个新型的工具来解决这些常见的问题,该工具设计出来解决了插入密封不密封问题,也可以处理固井期间的一些复杂情况,能够有效的降低作业风险及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既能实现传统自升式平台隔水管送入工具的取送隔水管功能,又能连接内管柱实现表层隔水管固井作业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送入隔水导管装置,由装置本体构成,所述装置包括中心管、顶部带接头外筒和隔水管,所述外筒接头上设置有带排气阀的盖板;所述外筒内部设置有两端带接头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顶部伸出外筒的盖板,所述外筒通过双卡簧扣与所述隔水管之间连接。所述中心管顶部接头距离盖板为450cm~600cm。
所述排气阀距离外筒内侧边缘为150cm~400cm之间。
所述中心管的两端接头内径尺寸为16cm~17cm;所述外筒顶部接头内径尺寸为75cm~77cm。
所述双卡簧扣上设置有密封圈。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大小接头”设计,确保隔水管内全部灌满海水的情况下实现固井。
2、本实用新型的中心管下部接头与钻杆连接,钻杆配长至浮鞋以上3-5m,可以保证固井期间隔水管内留最少的水泥塞量。
3、本实用新型具备150T的抗拉强度,能满足隔水管的送入需求。
4、本实用新型外筒内部的双卡簧扣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且承压能力不低于7Mpa,保证固井期间不发生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送入隔水导管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举以下实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9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性好的钻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包覆抽油杆的杆头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