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衬砌中埋式止水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10450.0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7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翼板 凸条 底板 混凝土 埋式止水带 施工缝处 隧道衬砌 倒梯形 横伸部 止水带 衬砌 贴面 对称 本实用新型 连接紧密性 起定位作用 二次挤压 防水效果 紧密相接 对中翼 二衬 浇筑 施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衬砌中埋式止水带包括底板、凸条、第一中翼板和第二中翼板,底板的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上对称地设有多根凸条,对称的第一中翼板和第二中翼板分别设置在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上,凸条、第一中翼板和第二中翼板的末端均具有倒梯形的横伸部。第一中翼板和第二中翼板在衬砌中起定位作用,保证止水带的横向两侧分别固定在缝隙两侧的两个衬砌单元上,二衬浇筑施工时,混凝土可对中翼板二次挤压,从而确保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两次接触面的紧密相接;另外,凸条的末端、第一中翼板和第二中翼板的末端的倒梯形横伸部可提高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进一步确保了施工缝处的防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防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针对隧道施工缝防水施工中的中埋式止水带。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中,止水带设置于混凝土衬砌施工缝、伸缩缝和混凝土防护层分段节点处可达到防水效果。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伸缩缝和施工缝则是针对上述情况而预留的变形缝。变形缝属于防水混凝土防水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处需设置止水带。橡胶止水带具有高弹性和压缩变形性,随着建筑物变形缝变化而拉伸挤压以达到止水作用,有效的防止建筑构件的漏水和渗水,并起到减震缓冲作用,确保工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一种橡胶制成的中埋式止水带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和凸条,多根截面呈矩形的凸条对称地设置在底板两侧的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上。
现有的该种中埋式止水带存在的问题是,在施工过程中,止水带的放置位置应为衬砌厚度的居中位置,现场操作中难以保证止水带的埋设位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洒溅的水泥浆将会遮盖凸条,如浮浆不及时清理就进行下段衬砌施工,导致止水带止水失效,在施工缝处形成渗漏水的薄弱点,进而为隧道后期的运营安全造成极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埋置难度且不受浮浆影响的隧道衬砌中埋式止水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衬砌中埋式止水带包括底板和凸条,底板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上均设置有多根凸条,凸条的凸起方向垂直于底板,多根凸条对称设置在底板的横向两侧,且多根凸条对称设置在底板的厚度方向两侧;隧道衬砌中埋式止水带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隧道衬砌中埋式止水带还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中翼板和第二中翼板;第一中翼板设置于第一贴面的横向中心处,第一中翼板的凸起方向垂直于第一贴面,第一贴面上,第一中翼板的延伸方向与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中翼板的凸起高度大于凸条凸起高度的两倍,第一中翼板的宽度大于凸条的宽度;第二中翼板设置于第二贴面的横向中心处,第二中翼板的凸起方向垂直于第二贴面,第二贴面上,第二中翼板的延伸方向与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中翼板的凸起高度大于凸条凸起高度的两倍,第一中翼板的宽度大于凸条的宽度;凸条的凸起末端具有倒梯形的第一横伸部,第一横伸部的最大宽度大于凸条的宽度;第一中翼板的凸起末端均具有倒梯形的第二横伸部,第二横伸部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一中翼板的宽度,第二横伸部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一横伸部的最大宽度;第二中翼板的凸起末端均具有倒梯形的第三横伸部,第三横伸部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二中翼板的宽度,第三横伸部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一横伸部的最大宽度。
由上述方案可见,止水带的中间位置上设置具有更高高度的第一中翼板和第二中翼板,第一中翼板和第二中翼板在衬砌中起定位作用,保证止水带的横向两侧分别固定在缝隙两侧的两个衬砌单元上,二衬浇筑施工时,混凝土可对中翼板二次挤压,从而确保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接触面之间的紧密相接,有效确保施工缝的防水效果;另外,凸条的末端、第一中翼板和第二中翼板的末端分别设置倒梯形的第一横伸部和第二份横伸部可提高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进一步确保了施工缝处的防水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是,相邻两条凸条的间距小于凸条与第一中翼板的间距。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相邻两条凸条的间距为3.2厘米至3.8厘米之间;凸条与第一中翼板的间距为5.2厘米至5.7厘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10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