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检测抽吸口数及深度的滤棒、烟支及吸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12571.9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0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锐;冯伟华;孟庆华;郑新章;郑路;邱纪青;洪广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4D3/04 | 分类号: | A24D3/04;A24D3/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棒 烟支 存储单元 通信单元 吸烟装置 自身信息 抽吸口 存储 本实用新型 内部设置 信息发送 烟草原料 中轴线 检测 烟条 填充 偏离 吸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检测抽吸口数及深度的滤棒、烟支及吸烟装置,该烟支包括滤棒,以及与滤棒相连、用于填充烟草原料的烟条,所述滤棒包括滤棒本体,滤棒本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通信单元和用于存储烟支自身信息的存储单元,通信单元和存储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存储单元偏离滤棒本体中轴线设置。滤棒本体内部或吸烟装置本体内部的控制单元能够获取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烟支自身信息,并通过通信单元将获取的信息发送出去,以使吸烟者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烟支的信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检测抽吸口数及深度的滤棒、烟支及吸烟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烟支是使用卷烟纸将烟草原料制成条状的烟制品。众所皆知,烟支中含有多种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有毒和有害物质,例如焦油和尼古丁,长期或者过量的吸入将对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近年来,传统烟支对吸烟者身体健康的影响问题开始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且,烟草原料中的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也容易生成一氧化碳、苯并芘等污染物,严重污染了环境。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研究机构等开始对烟支进行研究,从烟支本身出发,寻找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对烟支的品质进行改进,以减少对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影响。
不同的吸烟者抽吸一支烟支有不同的习惯,致使其摄入的有害物质的量也不一样。例如,一些人对烟支的耐受量比较小,可能在抽吸一口过后发现自己无法承受该烟支便选择放弃,此时便会造成烟支的浪费,而且造成环境的污染。再者,若烟支中填充的烟草原料较少,一些人抽吸较少的口数便吸尽该烟支,致使该人群抽吸更多的烟支,不利于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另外,一些吸烟者抽吸一口的时间较长,使用较大的劲儿来抽吸烟支,也会导致其吸入过量的有害和有毒物质。从此来看,吸烟者的抽吸口数、抽吸深度等抽吸习惯,影响着吸烟者的身体健康。
为了对烟支进行改进,符合大众需求,需要获取不同吸烟者的抽吸习惯数据。现有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对众多吸烟者们做问卷调查。但是,该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收集数据,获取数据的效率极低。而且,在做问卷调查时,大多数吸烟者提供的数据只是凭借印象,提供的数据的准确性较低,可参考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抽吸口数及深度的滤棒、烟支及吸烟装置,用以实现方便、快捷的获取烟支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抽吸口数及深度的滤棒,包括滤棒本体,滤棒本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通信单元和用于存储烟支自身信息的存储单元,通信单元和存储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信息;所述存储单元偏离滤棒本体中轴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烟支,包括滤棒,以及与滤棒相连、用于填充烟草原料的烟条,所述滤棒包括滤棒本体,滤棒本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通信单元和用于存储烟支自身信息的存储单元,通信单元和存储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信息;所述存储单元偏离滤棒本体中轴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吸烟装置,包括吸烟装置本体,吸烟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通信单元和用于存储吸烟装置自身信息的存储单元,通信单元和存储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信息;所述存储单元偏离吸烟装置本体中轴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滤棒及烟支,滤棒本体内部设置的控制单元能够获取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烟支自身信息,并通过通信单元将获取的信息发送出去,以使吸烟者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烟支的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吸烟装置,吸烟装置本体内部设置的控制单元能够获取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吸烟装置自身信息,并通过通信单元将获取的信息发送出去,以使吸烟者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烟支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未经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125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