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向振动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15503.8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2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谭健康;李如源;杨璋;王维友;杨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6 | 分类号: | G01M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徐丽;李海建 |
地址: | 355299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台板 激振器 传动模块 支架模块 振动台 拆卸 柔性连接 水平运动 运动转换 振动台板 支撑基础 竖直 检测 申请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向振动台,其包括支架模块、台板、激振器和传动模块,其中,支架模块作为整个装置的支撑基础,为了实现振动台板与支架模块柔性连接,以保证台板能够因激振器产生的振动相应的振动;传动模块连接激振器与台板,可使激振器产生的运动转换为台板的水平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两向振动台,与单向的振动台相比,可不需要拆卸台板等结构,只需要传动模块改变台板的运动方向即可实现两向的振动,减少了操作者的拆卸过程,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检测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两向振动台。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产、工程制造和科学研究上,机械设备振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工作现场很多设备的故障都是通过振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模拟零部件或者设备整体实际工况和各结构强度的振动试时经常需要振动台作为试验的振源,同时在设备状态监测领域中拾振器的标定、校准都需要振动台作为激振源。现场实际工况为设备或者拾振器在多种方向的振源中工作,因此,使用单向振动台会使被试验零件、部件或者被标定的拾振器频繁拆装影响试验精度和工期。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两向振动台,以减少被测试件的拆装次数,缩短检测周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向振动台,以减少被测试件的拆装次数,缩短检测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向振动台,其包括:
支架模块;
与所述支架模块的柔性连接的台板;
用于产生运动的激振器;
与所述激振器相连,用于将激振器产生的运动转换为第一方向运动和第二方向运动的传动模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传动模块与所述台板相连。
优选地,上述的两向振动台中,所述传动模块包括运动转换模块和模式转换模块,
所述运动转换模块包括:可旋转的旋转角块,所述旋转角块为L型角块,且弯折处设置有锁定孔;通过上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L型角块的水平方向连接臂上的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与所述台板相连;通过下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L型角块竖直方向连接臂上的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与所述激振器相连;
所述模式转换模块包括:小支架;安装在所述小支架上的水平滑槽;能够沿所述水平滑槽滑动的水平滑块,所述水平滑块与所述旋转角块的弯折处转动连接,并且所述水平滑块设置有水平限向和垂直限向,使所述旋转角块在限向之间转动;安装在所述水平滑块的转换按钮,所述转换按钮能够与所述锁定孔配合锁定所述旋转角块。
优选地,上述的两向振动台中,所述水平滑块上设置有旋转轴与所述旋转角块的弯折处设置有与所述旋转轴配合的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上设置有所述锁定孔;
所述转换按钮上设置有能够插入所述锁定孔的锁定杆;
所述水平滑块上设置有为所述锁定杆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孔。
优选地,上述的两向振动台中,所述转换按钮包括卡凸、与所述卡凸通过弹簧连接的弹簧按钮,所述锁定杆设置在所述弹簧按钮的末端;
所述水平滑槽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凸配合的卡槽,所述水平滑槽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弹簧按钮的安装孔,当所述弹簧按钮按下时,所述卡凸离开所述卡槽,所述锁定杆与所述锁定孔配合。
优选地,上述的两向振动台中,所述水平滑块具有限位凸起,所述水平滑槽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配合限制所述水平滑块在所述水平滑槽内位置的限位凹槽。
优选地,上述的两向振动台中,所述支架模块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激振器和所述传动模块的基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155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梁挠度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拟交通事故撞击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