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除氧器给水机组及热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17286.6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2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科;邓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32 | 分类号: | F22D1/32;F22D11/06;C02F1/20;C02F1/50;F01K7/38;F01K7/40;F01K7/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修文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器组件 给水机组 除氧器 高压给水泵 给水 热能系统 锅炉 蒸汽 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 冷却汽轮机 减少设备 设备要求 依次连通 有效减少 汽轮机 管件 加热 连通 抽取 检修 冷却 输出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除氧器给水机组及热能系统,无除氧器给水机组,包括依次连通的高压给水泵、加热器组件、凝汽组件,凝汽组件用于冷却汽轮机输出的蒸汽,并将冷却形成的给水输送至加热器组件,加热器组件用于抽取汽轮机内的蒸汽并加热给水,高压给水泵的入口用于接收加热器组件内的给水,高压给水泵的出口用于与锅炉连通。上述无除氧器给水机组,高压给水泵位于加热器组件靠近锅炉的一侧,在将加热器组件内的给水供给至锅炉时,在工作时可有效减少加热器组件内各加热器受到的工作压力,增加了上述无除氧器给水机组运行的可靠性,由于工作压力减少,因此相应降低了对加热器组件及连接各部件的管件的设备要求,可减少设备费用或检修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系统供水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除氧器给水机组及热能系统。
背景技术
无除氧器热力系统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也有成功运行的经验。
无除氧器热力系统是在中性水和加氧处理与混合式低压加热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超临界和超超临界蒸汽压力和温度不断提高,要求的给水压力也越来越高,传统无除氧器热力系统的系统配置使得高压加热器管侧设计压力相应提高,例如1000MW等级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加热器管侧设计压力已经提高至44MPa,过高的压力会导致高压加热器的运行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靠性较好的无除氧器给水机组及热能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除氧器给水机组,包括依次连通的高压给水泵、加热器组件、凝汽组件,所述凝汽组件用于冷却汽轮机输出的蒸汽,并将冷却形成的给水输送至所述加热器组件,所述加热器组件用于抽取汽轮机内的蒸汽并加热所述给水,所述高压给水泵的入口用于接收所述加热器组件内的给水,所述高压给水泵的出口用于与锅炉连通。
上述无除氧器给水机组,锅炉对汽轮机输出蒸汽,汽轮机通过蒸汽做功,做功后的蒸汽进入凝汽组件并冷却形成给水,给水进入加热器组件,由于部分蒸汽在做功后动能较小但温度较高,直接进入凝汽组件冷却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加热器组件抽取汽轮机内的部分蒸汽,用于对给水进行加热,此时锅炉对给水的加热所需的能源较少,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同时由于高压给水泵位于加热器组件靠近锅炉的一侧,在将加热器组件内的给水供给至锅炉时,相比于将高压给水泵设于加热器组件中段,在工作时可有效减少加热器组件内各加热器受到的工作压力,增加了上述无除氧器给水机组运行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工作压力减少,因此相应降低了对加热器组件及连接各部件的管件的设备要求,可减少设备费用或检修费用。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加热器及第二加热器,所述高压给水泵、所述第一加热器及所述第二加热器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加热器与所述第二加热器均为间壁式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器与所述第二加热器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在沿远离所述高压给水泵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用于依次分级抽取汽轮机内的蒸汽,所述第一加热器用于抽取汽轮机内的前段蒸汽,所述第二加热器用于抽取汽轮机内的后段蒸汽。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组件还包括第一抽汽管与第二抽汽管,所述第一加热器通过所述第一抽汽管与所述汽轮机连通,所述第二加热器通过所述第二抽汽管与所述汽轮机连通,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抽汽管上设有用于补充蒸汽的第一补汽口,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抽汽管上设有用于补充蒸汽的第二补汽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器内设有第一通路及第二通路,所述第二加热器内设有第三通路及第四通路,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三通路依次连通形成用于通过给水的给水通道,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一抽汽管连通,所述第二通路用于与所述第一通路换热,所述第四通路与所述第二抽汽管连通,所述第四通路用于与所述第三通路换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172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乏汽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工业供热机组快速响应热源中断的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