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17691.8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53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理晟环保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48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筒 吸收塔本体 进液管 上腔体 浮板 进气管 排气管 排液管 尾气吸收塔 固定板 下腔体 通孔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内腔分隔 上端密封 上下表面 上下布置 竖直设置 纤维缝隙 周缘密封 下端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尾气吸收塔,包括:吸收塔本体、排气管、排液管、进气管、进液管、固定板、浮板及布筒,所述固定板内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并把所述吸收塔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上下布置的上腔体与下腔体,所述吸收塔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一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布筒具有纤维缝隙,所述布筒竖直设置于所述上腔体,且所述布筒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缘密封连接;所述浮板设置于所述上腔体,且所述浮板的外缘与所述布筒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排气管及所述进液管均与所述上腔体连通,且所述排气管高于所述进液管布置;所述进液管高于所述布筒及所述浮板布置;所述进气管及所述排液管均与所述下腔体连通,且所述进气管高于所述排液管布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吸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吸收塔。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中,尾气排放常常是化工工业的一大难题,大多数化工工厂均设有专门的尾气排放体系。基本上均采用化学方法中和尾气,根据各自产生的废气物质的不同,采用相对应的方式进行中和。
现有技术中的吸收塔能够吸收尾气中的杂质,在吸收塔内,吸收液与尾气接触混合,尾气中的杂质与吸收液中的原料进行化学反应,最终反应去除杂质;现有的吸收塔存在吸收液与尾气接触不够充分,导致最终排出的尾气仍带有较多杂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尾气吸收塔,解决现有技术中吸收塔存在吸收液与尾气接触不够充分,导致最终排出的尾气仍带有较多杂质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尾气吸收塔,包括:吸收塔本体、排气管、排液管、进气管、进液管、固定板、浮板及布筒,所述固定板内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并把所述吸收塔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上下布置的上腔体与下腔体,所述吸收塔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一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布筒具有纤维缝隙,所述布筒竖直设置于所述上腔体,且所述布筒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缘密封连接;所述浮板设置于所述上腔体,且所述浮板的外缘与所述布筒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排气管及所述进液管均与所述上腔体连通,且所述排气管高于所述进液管布置;所述进液管高于所述布筒及所述浮板布置;所述进气管及所述排液管均与所述下腔体连通,且所述进气管高于所述排液管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该尾气吸收塔的进气管用于向所述下腔体输送尾气,尾气会沿着所述吸收塔本体的内腔向上运动,吹起所述布筒,所述尾气需穿过所述布筒的纤维缝隙后进入所述上腔体;所述进液管高于所述布筒及所述浮板布置,从所述进液管流入所述上腔体的吸收液会浸湿所述布筒,所述吸收液需穿过所述布筒的纤维缝隙后进入所述下腔体,在所述布筒的纤维缝隙内所述尾气与所述吸收液充分接触,提高了所述吸收液对尾气的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尾气吸收塔,包括:吸收塔本体1、排气管2、排液管3、进气管4、进液管5、固定板6、浮板7、布筒8、漏斗9及布风板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理晟环保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理晟环保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176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