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水植生路面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1801.8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8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蒋秋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圣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9/00 | 分类号: | E01C9/00;E01C11/22;E01C7/32 |
代理公司: | 大连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7 | 代理人: | 刘涛 |
地址: | 116011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生 土壤基质 混凝土 透水 本实用新型 方格框架 混凝土层 混合层 土壤层 填充 河岸护坡工程 建筑材料领域 不规则形状 混凝土块体 抗压性 透水性 植被层 海绵 停车场 建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水植生路面,属于建筑材料领域。一种透水植生路面,所述路面由上至下包括植被层、表面土壤层,表面植生混凝土层、植生混凝土及土壤基质混合层、底部土壤层,所述植生混凝土及土壤基质混合层是由不规则形状的植生混凝土块体填充于土壤基质中构成;所述表面植生混凝土层由普通混凝土形成方格框架和填充在方格框架中的植生混凝土构成,本实用新型所述路面,具有抗压性及透水性,同时适宜植物生长。该路面尤其适用于河岸护坡工程、海绵道路、停车场等路面的建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水植生路面,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四通八达,植被面积越来越少,由于路面多为不透水路面,造成多种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为城市内涝现象严重。同时,雨水不能够渗入地下,造成水土流失;混凝土路面不能跟空气进行有效换热造成较为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植生混凝土为近几年发展的新型混凝土,其主要应用于河岸护坡工程、海绵道路、停车场等的建设。植生混凝土可以实现绿化植被与混凝土共存,可实现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吸水蓄水、美化环境、加固工程的需要,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
植生混凝土材料为多孔混凝土材料的一种,其应具备一般多孔混凝土的特性,如具有一定的抗折、抗压强度和孔隙率。而作为特殊的一类建筑材料,植生混凝土还需具备更适宜于植物生长的特质。目前混凝土所用胶凝材料为水泥,水泥基胶凝材料固化后形成氢氧化钙,使得整个混凝土体系呈现碱性,pH值在11~13之间,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同时,混凝土的强度一般与孔隙率成反比,即高的孔隙率导致较低的抗压、抗折强度;再者,多孔混凝土所形成的孔隙结构包括贯通孔、半贯通孔和封闭孔,贯通孔可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且便于植物根系的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水植生路面,该植被路面中所用的植生凝土材料具有低碱性、多贯通孔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河岸护坡工程、海绵道路、停车场等路面的建设。
一种透水植生路面,所述路面由上至下包括植被层、表面土壤层,表面植生混凝土层、植生混凝土及土壤基质混合层、底部土壤层,所述植生混凝土及土壤基质混合层是由不规则形状的植生混凝土块体填充于土壤基质中构成;所述表面植生混凝土层由普通混凝土形成方格框架和填充在方格框架中的植生混凝土构成。
优选地,所述土壤基质为天然土壤或适合相应植被层植物生长的添加有植物生长营养剂的土壤;所述表面土壤层的土壤为天然土壤或适合相应植被层植物生长的添加有植物生长营养剂的土壤;所述底部土壤层为天然土壤。
本实用新型所用植生混凝土可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植生混凝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商业购得或根据现有技术公开的文献制得。
本实用新型所述“不规则形状的植生混凝土块体”只对植生混凝土块体指的是经破碎机破碎所得的块体,对其形状无均一性要求,平均粒径为1~10cm即可。
优选地,所述表面植生混凝土层可为一整个连续铺设的植生混凝土层,也可为多个混凝土砖块拼接而成的表面植生混凝土层。
优选地,所述不规则形状的植生混凝土块体与土壤基质的质量比为1:0.2~1。
优选地,所述表面植生混凝土层的方格框架由若干个正方形框架拼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表面植生混凝土层的方格框架由直条形混凝土利用卯榫结构拼接成为方格框架。
所述卯榫结构为现有结构公开的适用于直长条装结构十字固定的结构,如十字枨、小格肩等结构。
优选地,所述直条形混凝土上具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用于拼接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透水植生路面的铺设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圣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圣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1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