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零价铁的同步脱氮除磷微生物燃料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3670.7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9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治国;王茹;王晨;刘梦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16 | 分类号: | H01M8/16;C02F3/2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极室 阴极室 出水口 反应区 进水口 阴极 微生物燃料电池 同步脱氮除磷 本实用新型 从上至下 零价铁 排出口 生物膜 质子交换膜 资源再利用 产电基质 废水脱氮 管路连通 阳极产物 阴极电极 排气口 低C/N 耗电 除磷 附着 基质 破解 填充 废水 电池 回收 室内 环保 | ||
1.一种基于零价铁的同步脱氮除磷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室和阴极室,阳极室和阴极室内分别填充有产电基质和耗电基质,阳极室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阳极室进水口(6)、阳极室出水口(3)和阳极产物排出口(1),阳极室中,阳极室进水口(6)与阳极室出水口(3)之间的部分为阳极室反应区(4),阳极室反应区(4)设有阳极电极(5),阳极电极(5)材质为零价铁,且处于产电基质液面以下;
阴极室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排气口(17)、阴极室进水口(16)、阴极室出水口(12)和阴极生物膜排出口(10),阴极室中,阴极室进水口(16)和阴极室出水口(12)之间的部分为阴极室反应区(13),阴极室反应区(13)设有阴极电极(15),阴极电极(15)上附着有具有脱氮功能的阴极生物膜(14),阴极电极(15)处于耗电基质液面以下;
阳极室反应区(4)与阴极室反应区(13)通过管路连通,管路中设有质子交换膜(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价铁的同步脱氮除磷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阳极室和阴极室均为中空结构,上端均设有密封法兰(8),密封法兰(8)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7),阳极电极(5)悬挂于阳极室的密封盖(7),并处于阳极室反应区(4)的中部,阳极电极(5)上连接有外接导线(19),外接导线(19)的一端延伸至阳极室的外部;
阴极电极(15)悬挂于阴极室的密封盖(7),并处于阴极室反应区(13)的中部,阴极电极(15)上连接有外接导线(19),外接导线(19)的一端延伸至阳极室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零价铁的同步脱氮除磷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排气口(17)设置于阴极室的密封盖(7)上,阳极室和阴极室的密封盖(7)上均设置有外接导线口(9),阳极电极(5)上连接的外接导线(19)和阴极电极(15)上连接的外接导线(19)从外接导线口(9)处分别延伸至阳极室的外部和阴极室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零价铁的同步脱氮除磷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阳极室和阴极室的下端分别在阳极室出水口(3)下部和阴极室出水口(12)下部设置有阳极产物收集斗(2)和脱落生物膜收集斗(11),阳极产物排出口(1)和阴极生物膜排出口(10)分别设置在阳极产物收集斗(2)和脱落生物膜收集斗(11)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零价铁的同步脱氮除磷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阳极产物收集斗(2)和脱落生物膜收集斗(11)均为倒锥形结构,阳极产物收集斗(2)的倾角为60±2°,脱落生物膜收集斗(11)的倾角为5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价铁的同步脱氮除磷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阳极室和阴极室分别于阳极室反应区(4)的中部和阴极室反应区(13)的中部垂直连接有连通管(22),阳极室反应区(4)和阴极室反应区(13)均分别与连通管(22)连通,连通管(22)的自由端均设置有用于将阳极室和阴极室连接为一体的连接法兰,两个法兰连接,质子交换膜(18)设置于连接法兰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价铁的同步脱氮除磷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阳极电极(5)为长方形铁片,阳极电极(5)的高宽比为(2.5:1)~(3.5:1),阳极电极(5)的表面积与阳极室总体积之比为(1cm2:8cm3)~(1cm2:12cm3),阳极电极(5)的顶部距产电基质液面的距离至少为3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零价铁的同步脱氮除磷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阴极电极(15)为长方形碳毡片,高宽比为(2.5:1)~(3.5:1),阴极电极(15)的表面积与阴极室总体积之比为(1cm2:8cm3)~(1cm2:12cm3);阴极生物膜(14)为反硝化菌生物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36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下一篇:平面式燃料电池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