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废水电絮凝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7871.4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0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朱江江;王星;陈金戈;高林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46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0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沉池 建筑施工 电絮凝装置 离心澄清 酸碱平衡 收集池 废水 电絮凝处理 上清液出口 污泥压滤机 废水管道 回用水池 加药箱 出口 本实用新型 集中处理 滤液出口 污泥出口 零排放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废水电絮凝处理系统,包括施工废水管道、收集池、预沉池、电絮凝装置、酸加药箱、离心澄清装置、酸碱平衡池及回用水池;施工废水管道与收集池的入口相连通,收集池的出口与预沉池的入口相连通,预沉池的上清液出口与电絮凝装置的入口相连通,电絮凝装置的出口与离心澄清装置的入口相连通,离心澄清装置的上清液出口及酸加药箱的出口与酸碱平衡池的入口相连通,酸碱平衡池的出口与回用水池的入口相连通;预沉池的底部污泥出口与污泥压滤机的入口相连通,污泥压滤机的滤液出口与预沉池的入口相连通,该系统能够实现建筑施工废水的集中处理,操作较为简单,占地面积小,并且能够实现建筑施工废水的零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废水电絮凝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对企业用、排水量和水质的要求日益严格,企业废水排放压力日渐增大,水已经成为制约及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许多企业已经将废水“零排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我国建筑行业大力提倡绿色施工,其中节水是重要内容之一。对建筑施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是目前以及未来建筑施工现场水处理方向的发展趋势。
建筑施工废水主要来自于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水、建筑材料及输送管道的清洗水、雨水等,施工废水的显著特点是悬浮物和酸碱度(pH)超标,但施工现场仅将施工废水和雨水进行简单收集,施工废水中残留的悬浮物、酸碱度(pH)超标等问题未进一步处理,不能用于现场搅拌砂浆及混凝土搅拌、管道试压和管道清洗等工程需要。
传统的悬浮物处理技术主要有混凝、沉淀。混凝过程需要投加混凝剂及高分子助凝剂,产生的污泥量较大,清理困难,维护工作量大,同时该方法占地面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废水电絮凝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建筑施工废水的集中处理,操作较为简单,占地面积小,并且能够实现建筑施工废水的零排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施工废水电絮凝处理系统包括施工废水管道、收集池、预沉池、电絮凝装置、酸加药箱、离心澄清装置、酸碱平衡池及回用水池;
施工废水管道与收集池的入口相连通,收集池的出口与预沉池的入口相连通,预沉池的上清液出口与电絮凝装置的入口相连通,电絮凝装置的出口与离心澄清装置的入口相连通,离心澄清装置的上清液出口及酸加药箱的出口与酸碱平衡池的入口相连通,酸碱平衡池的出口与回用水池的入口相连通;
预沉池的底部污泥出口与污泥压滤机的入口相连通,污泥压滤机的滤液出口与预沉池的入口相连通。
还包括施工用水管道及抽水管道,其中,回用水池的出口与施工用水管道及抽水管道相连通。
离心澄清装置的底部污泥出口与收集池的入口相连通。
离心澄清装置的底部污泥出口处设置有阀门。
预沉池的上清液出口经污水提升泵与电絮凝装置的入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施工废水电絮凝处理系统在具体操作时,先通过预沉池去除建筑施工废水中的悬浮物及部分容易沉降的大颗粒物,再通过电絮凝装置去除建筑施工废水中的悬浮杂质及溶解状态的乳化油、油泥及染料等,然后再经酸加药箱输出的酸调节至中性,以实现建筑施工废水的处理,操作较为简单,成本低,占用面积小。另外,预沉池底部的沉淀经污泥压滤机进行压滤,其中,滤液进入到预沉池中,泥饼被运送出去,离心澄清装置底部的沉淀周期性的排入到收集池中,从而实现废水的零排放。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絮凝装置替代传统的加药、絮凝及沉淀过程,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并且处理效果的稳定性较好,可适应水质的变化,出水较为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78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