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恢复电缆本体结构连接的中间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8938.6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5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夏;梁振杰;胡飞;张俊杰;黄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8 | 分类号: | H02G1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俞梁清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接头 接头绝缘层 绝缘屏蔽层 电缆本体 接头导体 结构连接 屏蔽层 电缆 电缆中间接头 局部电场畸变 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 输配电线路 导体 电缆成本 电缆导体 电缆弯曲 熔融结合 无缝融合 运行寿命 制作位置 功能层 焊接点 绕包 焊接 预留 高空 恢复 垂直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恢复电缆本体结构连接的中间接头,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电缆导体焊接点、接头导体屏蔽层、接头绝缘层、接头绝缘屏蔽层均与电缆相对应的功能层无缝熔融结合,其接头导体屏蔽层、接头绝缘层、接头绝缘屏蔽层之间也是无缝融合,消除了导致局部电场畸变的因素,极大的提高了电缆中间接头的运行寿命和输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性;此外,绕包模塑式中间接头的制作位置可以在电缆弯曲处和高空垂直处,尤其在电缆预留长度不足(≤30cm)的情况下,也可以焊接一段导体制作一支接头解决问题,节省了电缆成本投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
背景技术
传统500V至48kV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中间接头有预制式、冷缩式、热缩式等,导体是采用铜管压接,再在电缆连接处套装上预先在工厂内制作好的绝缘主体或热缩管,利用应力管和应力锥来克服畸变电场所带来的影响。然而传统接头由于材料差异、结构设计的缺点,无法避免的会和所连接的电缆存在缝隙,缝隙内易含有水汽、杂质以及绝缘润滑脂等复杂因素,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因热场、电场所造成的材料老化,接头主体抱紧力减弱和电缆回缩导致的界面放电,极易导致局部电场畸变,最终导致中间接头击穿,严重影响了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现场制作的恢复电缆本体结构连接的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其导体、内半导电层、绝缘层、外半导电层均与电缆相对应的功能层无缝结合,其内半导电层、绝缘层和外半导电层之间也是无缝连接,消除了导致局部电场畸变的因素,极大的提高了电缆中间接头的运行寿命和输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恢复电缆本体结构连接的中间接头,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电缆导体焊接点、接头导体屏蔽层、接头绝缘层、接头绝缘屏蔽层、接头金属屏蔽层及接头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绝缘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采用可交联的聚乙烯绝缘带材半重叠绕包模塑而成,该接头绝缘层与电缆本体绝缘层是分子级无缝熔融结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头导体屏蔽层为内半导电层,采用可交联的半导电带材半重叠绕包在电缆导体上,形成光滑平整的外表面,经交联工艺后与电缆本体两端导体屏蔽层熔融结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导体焊接点是通过放热焊接、钎焊或氩弧焊方式将两段电缆导体等径连接在一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头绝缘屏蔽层包括均匀涂抹在光滑处理后的接头绝缘层表面的半导电漆层,所述半导电漆层外半重叠绕包半导电自粘带,且所述半导电漆层与电缆两端的绝缘屏蔽层断口融合等效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头金属屏蔽层包括半重叠绕包在电缆金属屏蔽层断口之间镀锡铜网,所述接头金属屏蔽层与电缆金属屏蔽层之间采用恒力弹簧紧固连接或焊锡焊接,形成电气连接。
进一步,所述接头保护层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绝缘自粘带、铜带、第二绝缘自粘带、防水带、热缩管、铠装带和PVC 带,用于连接两段电缆的保护层和钢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场制作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中间接头,从内到外依次包括接头导体、接头导体屏蔽层、接头绝缘层、接头绝缘屏蔽层均与电缆相对应的功能层无缝熔融结合,其接头导体屏蔽层、接头绝缘层、接头绝缘屏蔽层之间也是无缝融合,消除了导致局部电场畸变的因素,极大的提高了电缆中间接头的运行寿命和输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性;此外,绕包模塑式中间接头的制作位置可以在电缆弯曲处和高空垂直处,尤其在电缆预留长度不足(≤30cm) 的情况下,也可以焊接一段导体制作一支接头解决问题,节省了电缆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89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