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硫磺尾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38131.0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53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高扬;赵芳;李红霞;李铁军;高炬;范西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三维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96;B01D53/50;B01D53/00;F23G7/06;F23J15/00;F23J15/02;F23J15/04;F23J15/06;C01B17/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543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净化装置 硫磺尾气 酸性气 制硫 吸收塔 酸性水汽提装置 含硫尾气处理 硫磺尾气处理 炼油厂酸性 水汽 工艺流程 氨逃逸 急冷塔 冷却器 吸收液 循环泵 再生塔 返回 氨源 吸收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硫磺尾气净化装置,属于含硫尾气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急冷塔、吸收塔、再生塔、冷却器和循环泵。将酸性水汽提装置产生的含氨酸性气用于CLAUS硫磺尾气处理过程,处理后的副产品返回制硫过程。本实用新型物料安全性高、工艺流程短、吸收温度低、可避免氨逃逸发生、排放气SO2可降低至50mg/Nm3以下,同时利用炼油厂酸性水汽提装置的含氨酸性气作为吸收过程的氨源,并将吸收液返回至制硫过程,实现物料的综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硫磺尾气净化装置,属于含硫尾气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一直是环保工作的重要领域,我国一直倡导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大气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015年新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T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SO2排放限值降低至400mg/Nm3(特别地区100mg/Nm3)。传统的硫回收工艺技术已无法满足要求,需对现有的CLAUS硫磺尾气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目前国内的CLAUS硫磺尾气处理方法主要有低温克劳斯法、选择氧化法、还原吸收法和氧化吸收法,其中低温克劳斯法、选择氧化法、还原吸收法工艺流程长,装置安全控制要求高,且尾气处理效果满足不了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氧化吸收法将尾气中的含硫化合物全部氧化为SO2,然后通过化学吸收,具有反应速度快、尾气净化效率高、系统简单、设备体积小、能耗低的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硫磺尾气净化装置,将酸性水汽提装置产生的含氨酸性气用于CLAUS硫磺尾气处理过程,处理后的副产品返回制硫过程,实现物料综合利用,以减少设备投入,缩短工艺流程,减低能耗,节约占地,提高物料安全性,并保证净化后排放气中SO2含量低于50mg/Nm3。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硫磺尾气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尾气燃烧炉、急冷塔、吸收塔、再生塔和酸性水汽提装置,所述尾气燃烧炉与急冷塔底部的进口连接,急冷塔顶部的塔顶气出口与吸收塔底部的进口连接,吸收塔底部的富液出口分别与再生塔顶部的进口和制硫燃烧炉连接,再生塔底部的贫液出口与吸收塔顶部的进口连接,再生塔顶部的塔顶气出口与制硫燃烧炉连接,酸性水汽提装置与再生塔底部的进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尾气燃烧炉与急冷塔底部的进口间设有集液包,用于除去多余的水分,保证急冷塔内的水平衡。
进一步地,所述急冷塔底部的急冷水出口经循环泵和冷却器与急冷塔顶部的进口连接,实现急冷水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顶部的塔顶气出口与大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塔底部的贫液出口经贫液泵与吸收塔顶部的进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底部的富液出口经富液泵后分别与再生塔顶部的进口和制硫燃烧炉连接。
一种基于上述装置的硫磺尾气净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经焚烧氧化后的CLAUS硫磺尾气进入急冷塔,经急冷水喷淋后降至常温,急冷后的尾气进入吸收塔;
(2)吸收塔中急冷后的尾气与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吸收液接触,尾气中的SO2被吸收液吸收,脱除SO2后的净化气直接向大气排放;
(3)吸收SO2后的吸收液一部分被送往再生塔进行再生,另一部分作为制硫原料送往CLAUS制硫燃烧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三维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三维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381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