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释电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40667.6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3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通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34 | 分类号: | G01J5/34;G01J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冯小梅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单元 第一端 热释电传感器 传感器 管帽 本实用新型 抗机械冲击 导电连接 感应窗口 感应方向 散热性能 直接提取 中间电路 客户端 热场 封装 紧凑 外围 输出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释电传感器,包括:基座、感应单元、以及管帽;感应单元设置在基座的第一端上并与基座的第一端导电连接,以通过基座的第一端输出电信号;管帽罩设在基座的第一端外围,且管帽对应感应单元的感应方向设有感应窗口。本实用新型的热释电传感器中的感应单元直接通过基座的第一端引出感应单元的电信号,显著降低传感器的封装成本,提高了传感器在客户端不同场合应用的灵活性,且直接提取感应单元的电信号,没有中间电路的干扰,传感器的热场更稳定,结构更紧凑,散热性能更好,抗机械冲击能力更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释电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释电传感器,在传感器内部设置结型场效应管,并通过结型场效应管引出感应元所产生的感应信号。但是,该种方式在传感器生产过程中工艺复杂,成品结构也复杂,感应元的信号不能直接耦合,且结型场效应管还有直流偏压干扰,导致最终输出的信号有结型场效应管的噪音耦合,信号不稳定,机械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热释电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热释电传感器,包括:基座、感应单元、以及管帽;
所述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端上并与所述基座的第一端导电连接,以通过所述基座的第一端输出电信号;
所述管帽罩设在所述基座的第一端外围,且所述管帽对应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方向设有感应窗口。
优选地,所述感应单元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朝向所述管帽一侧的用于感应设定波段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基座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分开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
优选地,所述基板为由氧化铅、氧化锆、五氧化二镍、二氧化钛以及氧化锰制成的基板。
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分开设置并相互绝缘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
所述感应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引脚的第一端上,且所述感应单元对应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引脚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导电位和第二导电位;
所述第一导电位与所述第一子电极连通,所述第二导电位与所述第二子电极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位和所述第二导电位的表面均设有银浆;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引脚的第一端通过所述银浆分别与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导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引脚的第一端均为圆台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引脚的第一端之间设有支撑件,所述感应单元设置并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引脚的第一端导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不导电垫片或者硅胶。
优选地,所述感应窗口包括开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口处用于阻隔设定光线的滤光片;
所述滤光片通过导电胶固定在管帽上,所述滤光片的外周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内周尺寸。
优选地,所述管帽为中空的圆柱状、正方体状或者长方体状。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热释电传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热释电传感器中的感应单元直接通过基座的第一端引出感应单元的电信号,显著降低传感器的封装成本,提高了传感器在客户端不同场合应用的灵活性,且直接提取感应单元的电信号,没有中间电路的干扰,传感器的热场及输出信号更稳定,结构更紧凑,散热性能更好,抗机械冲击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通感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通感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406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