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41399.X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3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郭福松;周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国华人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李世喆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托盘 过滤吸收器 检测 人防 压紧 本实用新型 传输机构 检测装置 滚装 驱动 高压气体 挤压密封 气密性 上端口 通气孔 下端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及系统,装置包括:检测控制机构、压紧执行机构、第一密封托盘、滚装传输机构及至少一个第二密封托盘;一个第二密封托盘上可放置一个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滚装传输机构可驱动第二密封托盘;检测控制机构当放置有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至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时,可驱动压紧执行机构,压紧执行机构可带动第一密封托盘朝向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使得目标第二密封托盘和第一密封托盘分别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和上端口进行挤压密封;通过通气孔向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高压气体,并确定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检测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人防过滤吸收器投入使用之前,通常需要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目前,对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时,通常需要人工搬运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至指定位置,通过人工安装的方式将设置在指定位置的气密装置安装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两端,以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两个端口分别进行密封,后续即可向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高压气体,并确定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可见,通过上述方式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时,人工介入程度较高,检测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及系统,检测效率较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控制机构、压紧执行机构、第一密封托盘、滚装传输机构及至少一个第二密封托盘;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托盘安装在所述滚装传输机构上,每一个所述第二密封托盘上可分别放置一个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且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托盘相接触;
所述第一密封托盘上设置有通气孔;
所述第一密封托盘安装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上,所述第一密封托盘的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检测控制机构对应连接;
所述滚装传输机构,用于驱动各个所述第二密封托盘;
所述检测控制机构,用于当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至所述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且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上放置有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时,驱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所述压紧执行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托盘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使得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进行挤压密封,以及使得所述第一密封托盘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挤压密封;通过所述通气孔向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外部的压缩机输出的高压气体,并确定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优选地,
所述检测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通气管路、第一电磁阀、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操作平台;其中,
所述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端与外部的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通气孔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管路上与外部的所述压缩机相邻的第一区域;
所述流量传感器及所述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管路上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密封托盘的所述通气口相邻;
所述操作平台,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使得外部的所述压缩机可驱动第一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路及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根据接收的检测流量及检测气压确定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国华人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国华人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413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零部件制造用活塞干式试漏机
- 下一篇:舱室密封性检验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