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营病害隧道装配式处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42949.X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1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丁浩;江星宏;李科;胡学兵;刘永华;郭鸿雁;李文锋;刘秋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害 功能层 本实用新型 隧道纵向 装配式 管片 钢筋混凝土管片 隧道工程应用 隧道 预制混凝土 表面视觉 衬砌结构 运营隧道 保温板 防水板 弧形块 隧道环 运营 错缝 响应 应用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营病害隧道装配式处治结构,应用在隧道工程应用领域,包括顺次设置在原衬砌结构下方的功能层和病害处治结构;所述功能层为防水板或保温板;所述病害处治结构包括设置在功能层下方的预制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片;所述管片在隧道环向上包括顺次设置若干普通块和一个特殊块;所述普通块和特殊块均为弧形块,沿隧道纵向上长度相同;所述管片在隧道纵向上错缝布置。在运营隧道出现病害需要处治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处治结构,从生产和安装上均能得到快速高效的响应,同时处治的加固强度高,表面视觉破坏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工程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营病害隧道装配式处治结构。
背景技术
公路工程建设不断深入,大量隧道由新建转向运营,随着隧道服役时间的增加,设计、施工缺陷逐渐显现,公路隧道病害广泛发生。开裂、渗水、掉块等病害的出现,轻则损害视觉观瞻,分散驾驶人员注意力,重则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针对病害现状,发现后如何快速处治,一直为研究热点。
工程应用中,换拱、喷浆、贴钢带、三衬等处治措施较为常见,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换拱时间长且中断交通,喷浆、贴钢带、加固强度有限,表面视觉破坏明显,三衬易造成侵限。随着装配衬砌结构在盾构隧道中广泛应用与验证,其具有处治时效快、效果佳、运营干扰少、人力要求低等优势明显,并且装配式结构采用工厂预制,其质量精度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必将成为公路隧道病害处治的重要方法。
目前运营的山岭隧道二次衬砌基本都是采用模板混凝土,既有装配式处治结构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波纹板上,但波纹板处治措施还是基于三衬的处治原理,同样面临着加固强度有限、表面视觉破坏明显、处治效率低下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营病害隧道装配式处治结构,快速高效的完成运营病害隧道的处治,提高加固强度,减少表面视觉破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营病害隧道装配式处治结构,包括顺次设置在原衬砌结构下方的功能层和病害处治结构;所述功能层为防水板或保温板;所述病害处治结构包括设置在功能层下方的预制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片;所述管片在隧道环向上包括顺次设置的若干普通块和一个特殊块;所述普通块和特殊块均为弧形块,沿隧道纵向上长度相同;所述管片在隧道纵向上依次按照第一层ABCDEFG的字母排列顺序,第二层GFEDCBA的字母排列顺序的方式错缝布置。
优选的,所述管片在上下两弧型面的四周均开设有搭接凹槽,中部贯通开设有注浆孔和排气孔;所述管片和原衬砌结构之间通过注浆孔注入粘接材料实现粘接固定;所述普通块沿隧道环向两侧、特殊块沿隧道环向一侧设有0~15°的切角α;所述管片在隧道环向及纵向上相邻两侧边之间涂抹有粘接材料。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管片上下两侧的龙骨板和连接板;所述龙骨板位于管片上弧型面的相邻搭接凹槽内,并与原衬砌结构通过沿龙骨板中线间隔均布的第一锚固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龙骨板上开设有供第一锚固螺栓通过的第一螺栓孔;所述连接板位于管片下弧型面的相邻搭接凹槽内,并通过间隔均布的第二锚固螺栓将功能层、连接板、管片、龙骨板和原衬砌结构一并连接固定;所述功能层、连接板、管片和龙骨板上共同开设有供第二锚固螺栓通过的第二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管片在隧道纵向上相邻两侧边之间还设有密封条;所述粘接材料为环氧树脂砂浆。
优选的,所述普通块和特殊块沿隧道纵向上长度为1~3m;所述普通块沿隧道环向上长度为2~8m,对应的特殊块沿隧道环向上长度为1~4m;所述管片厚度为5~30cm中任一尺寸。
优选的,所述龙骨和连接板采用1~5mm厚钢板或塑料板制成,宽度为10~20cm,对应的搭接凹槽宽度为5~10cm。
优选的,所述第一锚固螺栓间隔均布的距离为10~30cm;所述第二锚固螺栓间隔均布的距离为5~3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429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大跨度隧道喦字形支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隧道喷淋养护及检测用组合台车